米其林北京榜单引热议:人均消费最高1775元 京味美食难摘星

光山新闻网 admin2 2020-11-17 00:00:00
浏览

  11月16日,《米其林指南2021北京》正式发布。第二年来到北京的米其林受关注度不减,榜单一出仍旧立刻引发网友热议。

  面对这份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的北京榜单,有人认为:“米其林不太懂中国美食。”有人质疑,是不是只有“贵”才能入选米其林?还有人感慨,食客掏钱,究竟吃的是米其林餐厅的食材、烹饪技法还是环境、情怀?

  新京报记者根据大众点评对今年的摘星餐厅做了价格梳理,三星的新荣记(新源南路)、京兆尹人均价格都超过了1000元。新上榜的二星餐厅京季,达到1775元/人,成为北京版指南星级餐厅中人均消费最高的一家餐厅。而作为米其林北京榜单,三星、二星餐厅却没有京味美食。

  争议一:价格高是不是米其林甄选标准?

  在今年的榜单上,新荣记、京兆尹依旧成为大赢家,新荣记(新源南路)保持了三星,另有两家店摘得一星。京兆尹一跃从二星晋级三星。此外,两家餐厅还分别斩获今年新设立的服务奖和绿星奖。

  新京报记者 张明璇 摄

  新京报记者根据大众点评对今年的摘星餐厅做了价格梳理,其中三星的新荣记(新源南路)人均消费为1017元,京兆尹为1055元。在获得二星的2家餐厅中,继续保持两星的屋里厢人均消费为370元。而位于丽思卡尔顿酒店、主营官府菜的京季首度上榜就摘得二星,人均消费高达1775元,成为北京版指南星级餐厅中人均消费最高的一家餐厅。

  在26家一星餐厅中,人均消费超过千元的有5家,人均消费在800元-1000元的有2家,人均500元-800元的有7家,人均300元-500元的有6家,人均300元以下的6家。

  新京报记者发现,人均消费超过千元和800元-1000元区间的餐厅,多集中在四星和五星级酒店,主要菜系为官府菜、意大利菜、苏浙菜、粤菜、素食。例如,连续两年摘星的MIO的招牌菜中,就不乏来自澳洲的和牛里脊、布列塔尼蓝龙虾、西班牙火腿、大西洋黑鳕鱼。而连续两年获得最高三星荣誉的新荣记也以食材考究著称,多数食材来自台州。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比如新荣记招牌的黄金脆带鱼,6块的价格为298元。“从重量上来说应该在一斤左右,这种带鱼的进价应该在100多元一斤,所以这道菜的售价在合理的价格区间之内。”

  新上榜就摘得二星的京季人均消费力压三星餐厅。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京季其实和新荣记、荣小馆有着共同的“血统”。今年3月23日,新荣记在北京、上海、台州三城开出了4家新门店,包括2个新品牌,其中之一就是京季。《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美食评论家董克平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原本以为京季是北方的官府菜,吃过之后才知张勇(新荣记创始人)已经调整了方向,以南派官府菜为主,“多数菜品的做法看得到粤菜的影子。”“一煲好汤不仅用料繁多而且制作繁复,老鸡老鸭筒骨火腿瘦肉排骨统统用上,还要用鸡茸扫汤,没有一番折腾是出不来的。”

  在大众点评关于京季性价比的评价中,71%的网友觉得性价比较低。“好吃但不惊艳,欠缺性价比。”“一流的食材、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装修⋯⋯性价比实在是太低了。”“口味不觉得胜出新荣记,1500元的人均显得性价比略低。”

  争议二:懂不懂北京美食和老字号?

  有网友调侃,米其林“到了上海捧粤菜馆,到了北京捧浙菜馆,米其林就是这样‘得罪’全国吃货的”。北京榜单一出,网友们评论称,米其林“不识”北京遍地老字号。

  去年,在米其林星级榜单中的北京老字号只有萃华楼,今年萃华楼又摘得一星。有很多网友表示萃华楼“给北京的老字号争气了”。

  在星级餐厅中,萃华楼依旧保持着150元/人的大众价位。相比于很多米其林餐厅“豪华”的地段,萃华楼所处的崇文门商圈也显得更加贴近大众。

  11月16日中午12时,新京报记者在萃华楼发现已经有不少食客在排队等位,多数食客表示,在知名老字号里,萃华楼“味道不错”“吃得起”。其实,在2021版北京的榜单公布之前,就有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以萃华楼的各方面综合水平,“摘星”不成问题,但是如果想“多摘一颗”,那么整体的环境、服务等“附加值”必然要再上一个台阶,人均消费也必然需要再提高。

  除了老字号的话题,许多网友也对厉家菜再次摘星感到惊讶。今年9月底,有网友指出厉家菜“价贵”,环境、色香味不尽如人意,厉家菜因此登上热搜。厉家菜的传人正面回应了“菜品没问题”,而且对待顾客“一视同仁、没有区别”。在2021北京米其林榜单公布之前,就曾有网友“预测”米其林的评委“可能不看热搜”。一星餐厅公布后,厉家菜上榜,有网友表示“不满”。

  不仅是北京,在广州、上海等地区也出现过米其林榜单遭到“群嘲”的情况。比如,粤菜是中国最早走向世界的一个菜系,也是大部分外国人第一个了解到的中国菜系,粤菜的发源地在广东,但在米其林的榜单中,广州至今没有三星级米其林餐厅。在上海,人均消费高达5000多元的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带着昂贵的法国菜“连任”两届三星,二星则被粤菜和意大利菜占领,上海人引以为豪的本帮菜、甚至“包邮地区”的菜系都不见踪影。

  在2021年北京米其林指南中,三星和二星共4家餐厅,没有一家是北京菜甚至北方菜。不少网友说,这个榜单一公布,自己都恍惚“是不是拿错了指南?”而对于从二星晋升三星的京兆尹,很多人的评价为“过誉了”。

  争议三:米其林偏好“捧”素食?

  在2021北京米其林榜单中,“素食”餐厅虽然从数量上来说不占多数,但是有人认为,从今年的榜单中不难看出米其林评委对素食餐厅的偏爱。

  首先,京兆尹晋级三星,还拿下了“鼓励餐饮可持续发展、环保以及创意”的“绿星奖”。米其林国际总监表示,这个绿星奖在中国是“以北京为起点颁发此奖项”。有网友认为,这个奖项等于是让素食餐厅“单开赛道”。另外,素食餐厅山河万朵也是跨越了餐盘餐厅直接上榜摘得一星。餐盘餐厅和必比登推介中,也有花开素食、功德林、天厨妙香素食等上榜。

  然而,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去年的北京米其林餐盘餐厅中,一共有4家餐厅目前暂停营业或者关停歇业,其中停业的霖舍和莲花空间(金城坊街)都是素食餐厅。今年7月22日,曾获得上海米其林星级餐厅的大蔬无界被曝多家门店关停。截至目前,上海的三家门店没有一家在正常营业。

  2016年9月,上海首版米其林发布时,大蔬无界上海三家门店登榜米其林必比登美食推荐,一时间风头无二。2019年,上海外滩店还连续3年蝉联了米其林一星。根据大众点评网,大蔬无界全部门店的人均消费超过200元,其中以上海外滩店最高,人均382元。而网友指出,大蔬无界的菜品创意新颖、摆盘漂亮,但菜量不足,此外还有上菜慢等问题也备受消费者诟病。“一道菜等20分钟,15秒吃完,599元的套餐吃了两个小时最后没吃饱。”“感觉这里的菜是用来看的,吃不吃随意。”

  一位从事多年素食餐厅经营的业内人士表示,经营素食餐厅需要有稳定的核心厨师团队和研发能力。“因为素食难度高、禁忌多,与中餐其他菜系区别较大,优秀厨师很少,加上素食研发推广的技术要求高,如果没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很难延续。”他认为,人均消费高是很多素食餐厅倒闭的主要原因,菜品不实在也会被消费者吐槽诟病。

  疑问:疫情期间停止堂食,米其林如何“密探”?

  据米其林方面表示,米其林评审员全部是“餐旅行业的专家,也都是米其林全职员工,为了确保每一份榜单的真实可靠,他们严格遵守独立性和匿名性”,这种评选方式也是米其林榜单多年来在业界“含金量”的体现。由于疫情原因,据今年5月法新社的报道,分布在全球30多个国家的米其林星级餐厅仅13%营业,不少厨师因疫情遭遇顾客流失。

  细心的网友还发现,在今年9月22日公布的广州米其林指南中,一家名为天都里的印度菜餐厅上榜必比登推介餐厅,但其至今在大众点评依然显示“停止营业”。天都里一名中国籍员工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春节放假,印度员工陆续回国,受国内国际疫情影响,餐厅从那时起就停业至今。

  “停止营业”状态的餐厅为何能上榜、米其林的评委怎么在餐厅停止堂食的情况下完成评选?新京报记者就此询问了米其林方面,截至发稿时并未得到回复。

  点赞:今年“最北京”的榜单是“必比登推介”

  2019年,北京米其林“必比登推介”餐厅早于正式榜单10天公布,榜单上的豆汁曾经受到非议,但因为“必比登推介”本身就是当地小吃,在反对声音中“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理由并不充分。尤其是很多“老北京”,对榜单推荐的爆肚、炸酱面、涮羊肉等北京美食予以肯定。

  今年,谢霆锋等明星打卡的北新桥卤煮跌出“必比登推介”,主营小面的胖妹面庄、主打涮羊肉的牛街清真满恒记以及老字号同和居(月坛南街)入选。虽然也有网友因为卤煮的落选“不忿”,但同样也为尹三豆汁、爆肚金生隆以及现在十分火爆的胖妹面庄的上榜点赞鼓掌,有人称,今年“最北京”的榜单是“必比登推介”。

  新京报记者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