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更具韧性?郁亮称深圳上海的实践值得借鉴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20-11-19 00:00:00
浏览

  第三届彭博创新经济论坛于11月16日至19日举行,此次论坛邀请了全球众多政要、企业CEO及专家学者参与,对当前全球金融、贸易、城市、气候和健康5大领域的重要课题共商对策,万科作为创始合作伙伴企业参与论坛。针对疫情对城市的影响,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于论坛上表示,疫情令中国加速呈现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而网络化城市比传统城市更生态、宜居和有韧性。为深化对城市未来的探讨,万科在论坛期间还组织了“构建健康韧性城市”的专题研讨会。

  深圳、上海实践值得借鉴 网络型城市趋势将加速

  纵观历史,霍乱和黄热病促使19世纪的纽约建立了中央公园,伦敦安装了下水道和排水系统,拥挤不堪的巴黎借助喷泉和林荫大道变身为“光明之城”。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也对城市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变化。

  针对疫情后城市的重构和发展,本次论坛专门设置了“城市之光”圆桌讨论,由印度基础设施开发金融公司首席执行官鲁本·亚伯拉罕主持,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创始人诺曼·福斯特勛爵、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和都柏林市长朱颂霏参加,共同探讨疫情下城市未来发展。郁亮表示,“一直以来,万科紧紧围绕城市居民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万科的业务与城市密切相关。此次疫情对中国和全球带来的影响,体现在城市居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万科有着直接和深切的感受。”

  郁亮在对话中指出,疫情加速和强化了中国城市此前已出现的一些趋势特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中国开始呈现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散步在城市网络上的各个节点,它的设施将更加完善、功能会更加多样化。传统城市常以各种较为单一的独立功能区组合而成,而网络化的城市则是城市网络上的各个节点都具备完善的设施、多样化的功能。郁亮认为,疫情之前,功能混合的节点就已出现在中国城市中,比如深圳蛇口,已从起初单纯的工业区逐步转变为集自贸区、邮轮港、艺术中心、滨海休闲长廊为一体的“超级综合区”;上海陆家嘴由最初功能相对单一的金融中心,到现在融入了更多的混合功能;黄浦江两岸的美术馆群落、休闲步道的全线贯通,也使其充满了网红公共空间的活力。

  疫情之所以会加速城市多中心、分布式的趋势变化,在郁亮看来,是因为人们发现网络化的城市更生态、宜居和有韧性。当灾害来临的时候,如果每个城市节点能够自给自足,互联互通,形成生态安全屏障,就不易出现系统性崩溃。疫情之后,中国的城市规划与政策也开始更倾向于韧性城市、网络城市建设。

  郁亮认为疫情的出现,会使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政策更倾向于韧性城市、网络城市的建设,而深圳和上海在这方面的优秀实践很有借鉴意义。比如深圳市民出门走500米就是社区公园,2公里内一定有综合公园,5公里内可以到自然公园,在附近公园里跑步、散步、跳舞、娱乐,已经成为这个城市居民每天的习惯。而在突发灾害期间,这些公园可以立即成为附近居民的隔离避难场地,承担疏散和救灾功能。比如上海陆家嘴滨江地带,设置了台阶式的防汛岸线,可以满足各种防汛状态下城市的需要。日常,防汛压力处于低位时,它可作为市民的亲水娱乐空间。当遇到几年一遇的洪水时,则有相应的设防标高标准可以从容应对,即使被淹没也可以用大自然的生态系统来消化雨洪的威胁。而最高设防标高标准则足以应对千年一遇的极端洪峰挑战。中国城市在这些具体细节上的优秀实践,便是城市韧性的体现。

  各界共话构建健康韧性城市

  为更好理解如何让城市应对疫情以及其他不确定性,更长远地满足城市居民对于安全和健康的需求,万科于论坛期间还举办了“构建健康韧性城市”专题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哈佛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米歇尔·威廉姆斯、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主任卡洛·拉蒂、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院长陈冯富珍、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和麦肯锡全球高级合伙人张海濛共同讨论。

  米歇尔·威廉姆斯提出,城市投资公共健康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从财务角度来看回报不明显,但对城市的长期发展极其重要,能够为城市和居民生活带来深远的益处。卡洛·拉蒂指出,疫情下城市规划思路已被重塑,城市未来将更加分布式和网格化,以实现更韧性和可持续。陆铭表示,疫情之后城市需要兼顾经济增长和公共安全,同时更为关注为低收入人群创造就业机会,做好城市复苏的准备,未来城市需要在总体上保持紧凑式发展,同时在局部做好生态与安全的规划。

  疫情使人们从关注眼前的衣食住行,转为更加关注长期的健康,万科也为此做了一定的探索。论坛期间,万科2049未来城市实验室总经理易海贝还介绍了万科在健康城市方面的探索,阐释了万科在应用健康建筑WELL标准、疫情防控设计理念、绿色生态融合以及新科技应用方面的创新经验。

  创新经济论坛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彭博社联合举办,本届创新经济论坛在全球新冠疫情仍然严峻的形势下,采取了线上对话的方式。参会者包括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19个行业的领军企业,参会上市公司市值总额4.4万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极具影响力的商业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