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星开讲丨筑梦神话史诗 听乌尔善、黄渤揭秘“封神”幕后故事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7-26 15:08:39
浏览

改编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四到五年“马拉松式”的剧本打磨,从筹备到上映走过漫长十年……电影《封神三部曲》开篇之作——《封神第一部》正式登陆今年暑期档,向观众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为何选择“封神”故事?改编的“度”在哪里?经典人物如何演绎?近日,《封神第一部》导演乌尔善和姜子牙扮演者、演员黄渤一起做客人民网“文艺星开讲”,聊聊“十年磨一剑”的心路历程。

永恒的故事不会过时

中国孩子的童年往往离不开神话故事,黄渤笑称自己也不例外,“我记得过去经常在图画本上,按照自己的想象画姜子牙、二郎神、元始天尊这些神话人物。”在他看来,神话给自己的年少时期带来无比丰富的想象,能够参演这样一部把中国式古典神话搬上银幕的作品非常有意义。

导演乌尔善做客人民网“文艺星开讲”。

导演乌尔善做客人民网“文艺星开讲”。

为何在众多神话故事中,选择改编国民度极高的“封神”故事?乌尔善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从电影创作角度,我喜欢这种有幻想、有动作的史诗电影,《封神演义》在这个类型里算是最好的创作素材。”乌尔善认为,这个流传三千年的神话故事中,既有神仙法术,又有动作战争,本身涉及一定真实历史,有着史诗的格局,更有英雄成长、善恶斗争这种宏大主题,“只要有机会,我想我应该在神话史诗的类型上做出一定探索。”

在乌尔善心中,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蕴含着太多文化信息和经典价值。为什么中国人愿意一代代讲述下去?故事中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哪些是亘古不变的,哪些又随着时代变化有所删减、增补?这些都是他创作的原点,“了解这些问题很重要,因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在旧与新中重建取舍

《封神演义》原著本身人物繁多、支线繁杂、体量很大,最终确定用三部曲的方式改编,其实是3乘3乘3的难度。“既要独立成篇,同时三个故事连在一起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剧本写作难度比较高。”乌尔善表示。

在寻找主线的过程中,乌尔善反复思考——最打动自己的人和事是什么。他从故事母本中发现,无论是明代小说《封神演义》,还是成书于宋元时期的话本《武王伐纣平话》,周文王和纣王两个家庭之间的冲突,没有被任何写作丢弃。“姬昌和姬发、伯邑考,商王殷寿和殷郊,这两组父子关系非常有力量,有情感的冲击。”乌尔善说。

主线确定了,故事视角又如何选择?乌尔善一改以姜子牙为主人公的传统叙事模式,从少年姬发的视角带领观众重新感受武王伐纣的完整过程。“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姫发那样的困惑,曾经追求认为对的事情,却忽略了真正宝贵的东西,在不断寻找的过程中完成自我觉醒,最终回归内心的故乡。”乌尔善说。

在这样的故事重塑中,耳熟能详的经典人物姜子牙似乎也和以往不太一样。

“提到姜子牙,我们脑袋里一下能蹦出来好几个样貌。”除了流传甚广的典故“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中充满智慧的白发老人,黄渤提到,在一些典藏、绘本,还有之前文艺创作中,人们更熟悉的是白发飘飘、仙风道骨的姜子牙,而在一些戏曲、传记、口口相传中,姜子牙又以贩夫走卒的形象出现。

演员黄渤做客人民网“文艺星开讲”。

演员黄渤做客人民网“文艺星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