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花女》的中国艺坛往事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7-28 18:01:14
浏览

原标题:关于《茶花女》的中国艺坛往事

提起《茶花女》,有人会先想起那部文学名著,有人则会提到那部著名歌剧,还有人会认为这是一部电影或话剧。的确,在艺术史上,很少有哪部作品像《茶花女》这样,同时在诸多艺术领域都享有盛誉。

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小说《茶花女》译者郑克鲁在序言中如此说:“《茶花女》从小说到剧本再到歌剧,三者都有不朽的艺术价值,这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艺现象。”

其实,《茶花女》在中国的传播史上,还有不少颇可玩味的艺坛往事。说起把《茶花女》译介到中国来,就不得不提到清末民初的一位著名翻译家林纾。康有为在一首诗中,把林纾与翻译《天演论》的严复相提并论:“译才并世数严林,百部虞初救世心。”

完全不懂外语的林纾成了译作无数的“译界大王”,已是咄咄怪事。而林纾的第一部译作就是《茶花女》,这部作品让他一举成名。

1897年早春,林纾的妻子离世,他备受打击,郁郁寡欢。他去看望好友魏瀚时,好友为了让他排解愁绪,建议他和从法国留学归来的王寿昌做翻译。王寿昌十分熟悉法国文学。但林纾有些犹豫,在魏、王二人的极力劝说下,林纾终于同意了。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描写了巴黎上流社会交际花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爱情悲剧,凄婉感人。林、王二人开启了一种奇特的翻译合作模式。王寿昌先口译,尔后林纾用文言文加以笔述。当两人译到感人处时,常常相对而泣。他们将书名译为《巴黎茶花女遗事》,“遗事”是我国传统话本比较喜欢用的一个书名,最著名的“遗事”大概是《大宋宣和遗事》,其中就有《水浒传》的蓝本,成书于元代笔记小说辑录,以说书方式连贯而成。林纾给《茶花女》起了这个本土化的名字,很符合中国人的胃口。

林纾署名冷红生,王寿昌署名晓斋主人。在引言中,林纾道及了翻译这本书的缘由。

晓斋主人从巴黎归来,告诉冷红生,大小仲马父子的作品在巴黎最为出名。而小仲马的《茶花女》是他最好的作品。闲暇时,晓斋主人口述其中故事,冷红生用笔记下来。

林纾后来又与不同的人进行合作翻译,译作颇丰,他凭借“耳受笔追”的方式,翻译了100多位作家的作品。他的翻译模式,也给后世不少启示。林纾因为不懂外语,只能凭借懂外语的友人口述,然后根据其意思进行翻译,所以他的翻译很少有后来那种欧化句子的弊病。他翻译的成功,也让人思考,译者的母语水平对翻译的重要性。

《巴黎茶花女遗事》出来后大受欢迎,一时洛阳纸贵,被人们称为外国《红楼梦》。邱菽园《挥麈拾遗》说:“中国近有译者署名冷红生,以华文的典料,写欧人之性情,曲曲以赴,煞费匠心。好语穿珠,哀感顽艳,读者但见马克之花魂,亚猛之泪渍,小仲马文心,冷红生之笔意,一时都活,为之欲叹观止。”

鲁迅青少年时期就购买了《巴黎茶花女遗事》。周氏兄弟在日本留学时,十分喜爱读林纾翻译的小说。一旦有一部林译小说印出来,他们就会跑到书店去买回来阅读。

叶灵凤阅读《巴黎茶花女遗事》到了痴迷的程度,感觉自己“挤在人群中也仿佛是小说中的阿蒙(现译作‘阿尔芒’)”。郭沫若说他少年时期最嗜好的读物便是“林译小说”。钱钟书也对自己青少年时期阅读林纾翻译的小说念念不忘。他说自己就是因为读了林纾的翻译,才对学习外国语言文学产生了最初的兴趣。他认为林译小说把他带进了一个新的天地。这是一个不同于他早已熟悉的由《水浒传》《西游记》等构成的中国古典小说的世界。

作家王蒙的名字,据说是由其父好友何其芳受《茶花女》男主人公“阿蒙”启发而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