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观察丨成都大运会圆满闭幕 用青春致敬未来
8月8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欢乐、团结、友谊的闭幕式中圆满落幕。12天的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大学生运动员们,以体育展现青年之拼搏进取、以交流展现青年之活力风采,留下了一幕幕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画面。
体育成就每一个梦想
大运会是世界大学生最高水平的体育竞技舞台,中国体操名宿李宁、中国篮协主席姚明、美国著名田径运动员迈克尔·约翰逊、意大利击剑“常青树”乔万纳·特里利尼都曾经在大运会赛场上留下过光辉的身影。
在12天的时间里,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名运动员在大运会赛场上展开角逐。在游泳赛场,张雨霏、覃海洋领衔的中国游泳队刷新了多项赛会纪录;在体操赛场,囊括了张博恒和桥本大辉两位世锦赛男子个人全能冠军的中、日体操队,在团体赛中奉献了一场奥运会级别的对决;田径项目男子400米决赛,葡萄牙选手科埃略以44秒79的成绩夺得金牌并打破赛会纪录,这也是本届大运会田径赛场上诞生的首个赛会新纪录,而参加这场决赛的8名选手中有6个人均打破了个人最好成绩……
8月7日,柳雅欣、朱蕾桔、张雨霏、李冰洁(从左至右)在成都大运会游泳女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颁奖仪式上。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大运会是梦想的舞台,每个人的梦想都不尽相同。澳大利亚田径运动员卡拉说:“参加大运会是我未来参加世锦赛和奥运会非常重要的平台,大运会让我从一个年轻运动员变成一个成熟的运动员。”日本男子水球队守门员木之下步梦则希望成为一名教练,“水球在日本并不是很流行,没有很多人参与,所以我想当一名基层教练,在日本推广水球。”中国听障游泳运动员彭慧迪则是第一次与健全人在国际大赛上同场竞技,她说自己“像做梦一样”。
在大运会的赛场上,不同的梦想因体育而交织,勾勒出世界体育的美好未来。
科技为大运会赋能
成都大运会闭幕式上,以“手机”为设计主元素的舞台融入了裸眼3D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驾驶着平衡车,轻盈地略过中国水墨长卷《蜀川胜概图》、机器人与真人在同一个舞台上进行歌舞表演,这一刻,是跨越千年历史与未来的碰撞。“梦想·点亮未来”是成都大运会闭幕式的主题,青年是未来,科技亦是未来,以“绿色、智慧、活力、共享”为办赛理念的成都大运会,智慧元素、科技元素在赛场内外随处可见。
大运村内的智能咖啡驿站。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赛场,“蓉宝”机器人准确而高效地为获奖运动员们送上奖牌;在大运村,可以制作6至10种咖啡的双臂拉花咖啡机器人深受运动员们欢迎;在新闻中心,智能清洁机器人将地面打扫得一尘不染。
早在大运会筹备期间,成都就形成了《科技赋能大运行动方案》,重点围绕主场馆、大运村等空间,在场馆建设、赛事保障、数字观赛等方面,实施共计170余项技术产品,覆盖30余个场馆,为办赛、参赛、观赛提供科技支撑。
成都大运会火炬“蓉火”将航天技术融入其中,在保证火炬燃烧稳定的情况下,通过优化燃料喷注、空气掺混等方式减少燃料的使用量;东安湖体育公园多功能馆在建设时预装了制冰系统,可在4小时内实现篮球场和冰球场的转换;新香城体育中心承接了大运会水球比赛,这座融合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场馆,可将雨水储存净化,转换为绿化与清洁用水,年节水3000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