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长篇小说获茅盾文学奖(4)
在张晓琴看来,《本巴》是刘亮程长期创作力量积累后的一次集中爆发,完成了一个作家的质的变化。《本巴》不仅是对伟大的民族史诗《江格尔》的当代重构,更是一次全新的当代史诗的创作。《本巴》是时间的简史,是语言的狂欢,是刘亮程的一场大梦,从某种程度上拓宽了当代长篇小说的新的美学境界。
张晓琴还表示,广西作协主席东西的获奖作品《回响》是一部典型的发现型的文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这个时代个人情感的心灵史,是对时代精神现状的勘探与回望。“东西是一位发现型的作家,一直以来,他通过创作发现现实,甚至发现提前抵达的现实,进行新文体的探索。”张晓琴点评道。
“写什么”和“怎么写”
作为本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张晓琴称本届参评作品总体上给人带来两个感受:一是当代长篇小说美学风格变得越来越多元,美学道路在逐步拓宽。二是让她重新思考一个古老的话题:“写什么”和“怎么写”。譬如,《雪山大地》为新的中华民族文明的建设亮起了一盏边地的明灯。同样是写革命历史,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是现实主义的,却又是极具先锋性的,是严肃文学的,却也有流行小说的吸引人的特征。小说似乎给我们一个启示:波澜壮阔、激荡人心的革命历史也可以有全新的写法。
另外,《宝水》可以看作新乡土文学的典型代表。《回响》是一部发现型的文本,是这个时代个人情感的心灵史,是对时代精神现状的勘探与回望。《本巴》的美学风格更是独特,这个文本是时间的简史,是语言的狂欢,是刘亮程的一场大梦,这样的作品获奖,意味着茅盾文学奖的审美的新变,即,茅盾文学奖的美学道路的逐步拓宽。
张晓琴就此还强调,本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中,除了获奖作品,许多入围、提名作品都是非常优秀、独特的文本,在文体、美学、叙事等方面都有值得研究的地方,在此不一一列举。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茅奖获奖作家中,东西来自广西,刘亮程在新疆,还有长期在青海工作生活的杨志军。在张晓琴看来,这三位身处西部书写西部的作家获奖,首先是因为他们提供出了优秀的文本,也可以看作是当下文学版图的丰富性呈现。“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文学是文明的一种彰显方式,当代优秀作家的创作,就是点亮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民族文明之灯。”张晓琴表示,这次评奖,让她不止一次想到钱穆先生“中国文化则辉映千古”的句子,中华文明向来不只有一盏灯,而是四方皆灯,交相辉映。
本版文/本报记者 张恩杰 统筹/满羿
(责编:罗知之、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