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典籍,在这里汇流成海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8-18 12:41:01
浏览

原标题:浩瀚典籍,在这里汇流成海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60】

浩瀚典籍,在这里汇流成海

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哪里寻找?“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的国家版本馆里,能觅到答案。

去年夏天,中国国家版本馆,宣告落成。中央总馆文瀚阁俯瞰京华,九州精华荟萃;西安分馆文济阁南倚秦岭,汉唐气象天成;杭州分馆文润阁毗邻良渚,大宋风华尽显;广州分馆文沁阁臂挽流溪,岭南神韵昭昭……

一个雨后初霁的日子,记者和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藏书家韦力先生相约,沿北京中轴线一路向北,去燕山脚下的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一睹其盛。

“典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基因库’。《尚书》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墟出土的大量刻辞甲骨存放有序,说明那时的中国人便有了典籍存藏的意识,至少有3000年历史。那以后,周守藏室、秦石室、汉天禄阁、唐弘文馆、宋崇文院、明文渊阁、清四库七阁……皇家专藏机构绵亘不绝。”一路上,韦力向记者讲起藏书文化的源远流长。

中国私人藏书大约从春秋战国开始盛行,《庄子》便有“惠施多方,其书五车”的记载。唐宋时期,雕版印刷普及令民间藏书大增,及至明清,出现了宁波天一阁,常熟汲古阁、脉望馆等一大批颇具名望的私家藏书楼。

“藏天下典籍、传文明薪火,历朝历代不可谓不努力,但结果如何?皇家楼阁多已毁于水火或兵燹,私家书楼更是起落无常,十不存一……”韦力慨叹,“栖身之所命运如是,典籍怎能不损毁流离!”

宋《太平御览》皇皇千卷,所存最古刊本南宋闽刊本到清代同治年间便仅存351卷,后被悉数出售海外;

明《永乐大典》两万余卷,如今正本失踪,副本百不存一,散落全球多地;

清《四库全书》,三万六千余册抄成七部,分运七地庋藏,但北方四部辗转流徙,南方三部毁于战火,经文士重新征集、抄写补录后仅复原半部;

抗战时期,全国图书馆由1848所锐减至831所,损毁图书1500万册以上,其中不少为珍本甚至孤品……

“如何才能让典籍岁月不败、抵挡流光?唯有国强、民富、文盛兼备的社会,才能成就这样的惊世伟业。正所谓——升平刊典,盛世藏书!”韦力一字一顿地说。

说话间,车已驶入青山怀抱。不多时,眼前竟铺展开一片气势恢宏的中式建筑群——三进院落坐北朝南、依山而上,雅正端凝。

这,便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

步入主展馆文华堂,中央挑空两层、高达13米的国家书房带给记者极致震撼——仰观穹顶,宋代石刻天文图的群星光华璀璨,尽显深邃神秘;环视四壁,3万余册古今经典汇成文山字海,何止“汗牛充栋”?

雄踞全馆制高点的核心建筑文瀚阁中,“真理之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版本展”汇经典著作、手稿手迹、档案资料2000余件,仅《共产党宣言》,就有300多个不同版本……

“我们以中国历史发展、中华文明演进为主线,设计了‘1个主题展览+2个基本陈列+4个专题展览’的展陈格局,上万件展品,件件堪称不朽的文墨传奇、恒久的文化印记,而这,只是整个馆藏的‘冰山一角’。”国家版本馆展陈人员告诉记者,总馆已入藏版本1600万余册/件,涵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部的出版物版本。加上三个分馆,入藏版本已超过2500万册/件。

泱泱中华文化,以刻符记录于器物之上、以翰墨书写于万卷之间,在亘古岁月中薪火相传。如今,以陶器、甲骨、青铜、简牍、丝帛、纸张等为载体,十大类带有中华文明印记的版本资源聚珍于国家版本馆内,共同见证这世上唯一未曾中断文明的辉煌灿烂。而这,是全国近900家收藏单位、580余家图书出版社、1万余家报刊社及无数民间藏家倾心如注、共襄盛举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