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重在激发学生运动热情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8-22 13:43:01
浏览

原标题:大学体育课重在激发学生运动热情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日前落下帷幕。从大运会中,我们看到了青年们用汗水诠释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也直观感受到了运动所特有的磨炼意志品质、培养拼搏精神的育人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体育育人功能的重视,我国学校体育取得了长足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结构日趋合理、功能显著提升。从中小学到大学,逐渐形成完备的教学体系,学校体育从旧观念里“可有可无的学科”成为学生、家长和学校必须认真对待的学科。

从具体执行层面来看,课程设置、考核办法和评价督导等方面,都反映出学校体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有了切实提升。在课程设置方面,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将确保体育课时提高到了法律层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基础教育阶段高中、初中、小学3-6年级、小学1-2年级体育课开足率分别达到82.06%、57.58%、65.74%和59.75%。在考核办法方面,很多省市持续探索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提高中考体育分值;部分高校试行在自主招生高校校考中、在“强基计划”招生考试中增设体育项目测试等方案。在评价督导方面,学校体育已被全面纳入教育督导检查。可见,学校体育已从“小三门”转变为具有重要育人功能的学科。

尽管体育的地位有了一定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有所好转,但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趋势亟须引起重视。相比于中小学,高校体育开设课时更少,到了大学三、四年级及研究生阶段,体育课仅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且选修课程的学生占比低,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仍有漫漫长路要走。为进一步加强大学体育,应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课内与课外结合、开放与包容共进。

首先,普及与提高并重。普及指向学校体育的常规化,提高指向体育教育的专业化;普及奠定提高的基础,提高推动更广泛的普及。作为从未成年人到步入社会的中间阶段,大学期间形成的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更有可能延续到工作生活中,因此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的使命应着重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应加强体育与健康的教育工作,将运动促进健康等观念根植于大学生心中。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科学运动知识,注重体育学习效果的延伸,拓展学生学习的界限和范围,为学生提供应用所学运动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运用科学运动知识指导日常生活。提高,则意味着大学生竞技体育成绩的提升。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配齐配强教练员队伍,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储备,确保教师能掌握当前先进的竞技体育训练理念和方法;同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竞赛机会,引入高品质赛事,通过院系比赛、校际比赛、区域比赛乃至国家级比赛磨炼大学生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另外,还要加强学校与专业运动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竞赛体系深度融合,推动资源共享、人才共育。

提高竞技体育成绩的根本在于大学生运动的普遍开展及其运动素养和身体素质的普遍提高,只有运动选材的基数增大了,从中选拔出有高水平竞技潜力的大学生运动员的可能性才更大。同时,提高也能推动更广泛的普及。从运动竞赛中,普通学生能充分领略到运动魅力,本校校队在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更能成为带动校园体育文化的“火车头”,从而有助于提高普通大学生的运动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