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豆腐坊(遇见)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8-23 13:08:01
浏览

  步行一段上坡路,就到那家豆腐坊了。豆腐坊门朝着大路,方便人们购买。热气憋着一股劲似的,从门口上方往外涌。

  我站在门口,透过浓浓的热气,见一位中年男人两手握着木架,在晃动豆腐包。一位年纪相仿的妇女手拿着瓢,从锅里往豆腐包里舀豆汁。乳白色的豆浆瀑布似的,流进下面的缸里。

  听见我的脚步声,那位中年妇女说:“您稍等会儿,马上弄完了。”几分钟后,她腾出手,过来招呼我。我说:“来两块豆腐,听说这儿的豆腐好吃。”她拣了两块豆腐装进塑料袋递给我,扯下肩上的毛巾,擦擦脸上的汗,笑着说:“好吃不好吃,您吃了自然知道。”

  回家后,我细看那豆腐,白白嫩嫩,有股浓浓的豆香味。小葱拌豆腐,豆腐略带余温,我夹一块放进嘴里,不凉不热,清爽滑嫩。常吃豆腐的人知道,豆腐要是做嫩了,不禁火,一炖就碎;做老了,固然炖不碎,但吃着发硬,不软嫩。剩下那块豆腐我中午炖着吃了,没有炖碎,放了一上午,竟然还是那么鲜嫩、好吃。

  过了两天,我又来到豆腐坊。趁着中年男人休息的当口,我和他攀谈起来,知道了他姓赵,今年五十六岁。老赵指着那女人说:“这是我爱人,姓田。”夫妻俩来自农村,有一儿一女,女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儿子在大学读书。此时,买豆腐的人渐渐多了,老赵站起来,与爱人一起给客人拣豆腐。他忙一阵歇一阵,和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过去,我在农村老家,每天都做豆腐。放在推车上,前后村转一圈,就卖光了。豆腐渣还能喂猪,日子也算过得去。”

  “可后来,村里人少了。进城打工的,陪读的,看孩子的。人少,买豆腐的就少,豆腐当天卖不完,剩一半,不挣钱还赔钱,我就不做了。当时,孩子都在读书,我又干不了重活,没法出去打工,收入来源就断了。”

  “大概四年前吧,我们村来了驻村第一书记,三十多岁。那天书记来我家,看到做豆腐的工具,问我,你会做豆腐?我说会,在场的人也说我做豆腐好吃。他让我第二天早上做个豆腐,黄豆钱他出。怕我不信,他走时又说,不是玩笑,是真的,如果好吃,想想办法,没准你能重操旧业,有一份稳定收入呢!”

  我们正聊着,走过来一位中年妇女。老赵打声招呼,走进屋,搬出一个泡沫箱子,里面装着十几袋豆浆,我伸手摸摸,还有点烫手。老赵拿一袋豆浆递给那位妇女,她接过豆浆,扫了箱子上贴着的收款码。老赵对我解释:“有些老主顾,喜欢喝豆浆,我也做一些。”

  卖完豆浆,老赵接着跟我聊他出来做豆腐的故事:“书记走后那天晚上,我泡了六斤黄豆。第二天凌晨4点,我和妻子起来,磨豆子、熬豆汁、过包……忙完已经7点多了。书记带着两名村干部来了,一尝豆腐,都说好吃。又让我炖两块,吃了几口,说这是他吃过最好吃的炖豆腐。”

  “尝完豆腐,书记问我,想不想走出去做豆腐、卖豆腐?我说想啊,能挣钱就行。书记掏出来一百元钱放在柜子上,说这是黄豆钱。走出去做豆腐的事让我等他消息。”

  “一开始我没当真。谁知道,两周后,书记又来了,进门就说县城城郊有两间门房,里屋住人,外屋做豆腐,满够用,租金也不贵,一年半年都能租,问我干不干?我说干,还要干好。人家书记这么费心,我能不干吗?收拾收拾,第三天就搬来了。这下咱也算进城了,还有了工作。后来赚了些钱,我又把豆腐坊搬到现在这儿,这边人多,生意更好做!”老赵笑着说。

  正说话间,老赵的妻子拎个小铝盆从里屋走出来,把盆放在电动车车筐里,解下围裙擦擦手,对老赵说:“我去敬老院送豆腐。”老赵嗯了一声。一问才知,离这一里多地有个敬老院,十几个老人,喜欢吃老赵做的豆腐,他跟妻子一商量,两天送一次,一次十块,不要钱。我吃惊地又问了一遍:“不要钱?”老赵摆摆手说:“都是孤寡老人,不要钱。几块豆腐也没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