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一脉 文韵悠长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9-07 06:20:01
浏览

  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的魅力所在、优势所在。

  保护传承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下,从中轴线到整个北京老城,从7处世界文化遗产到3条文化带,北京不断守正创新,“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愈发鲜明。

  腾退修缮,文物古建“亮”出来

  初秋时节,漫步在北京中轴线南段,与天坛遥相呼应的先农坛内,一处处经过精心修缮的文物建筑重新亮相,昔日的礼仪场所变成了市民纷纷打卡的文化新地标。

  早在2011年,北京便启动中轴线申遗工作。2012年,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介绍,北京建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定期调度机制,有效解决腾退拆迁等跨领域跨部门重点难点问题。

  2020年以来,北京市大力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文物腾退、文物保护、环境整治等48项重点任务有序开展。景山兴庆阁、社稷坛中山堂、正阳门箭楼等重点文物有序修缮,正阳桥遗址考古发掘出明代镇水兽遗存,钟鼓楼周边、景山三眼井等平房院落启动申请式退租……通过各部门集中发力,行动计划取得全领域多点突破。

  与以往相比,人们在关注文物建筑本体的同时,更加重视赋存环境的保护,先后对一些超高层建筑进行改造。北海医院和天意市场建筑降层,打通了鼓楼至万春亭的景观视廊。拆除积水潭医院新北楼,再现“银锭观山”美景。如今中轴线一带建筑立项时,都要通过实景三维模型进行比对,以确保新建筑与中轴线的传统风貌协调一致。

  大运河碧波荡漾,万里长城巍峨雄踞,西山脚下湖光塔影。随着文化带建设的推进,更多文化遗产“亮”了出来:大运河沿线,附着在桥体的自来水管道及通信管路光缆拆除,700余岁的万宁桥重焕光彩;永定河畔,传承近千年、一度熄灭10年的琉璃渠窑火重燃;箭扣长城,首次发现明代火坑和灶台等生活设施遗迹……

  集中连片,红色地标立起来

  海淀区成府路路口附近,两栋居民楼之间,一座灰砖墙、红屋顶的单层建筑静静矗立。建筑顶部的石匾额上有詹天佑题写的“清华园车站”。

  3月25日,清华园车站旧址经过修缮对外开放,推出“走向新中国的步伐——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清华园车站”专题展览,一件件珍贵文物、档案,一张张图片,一幕幕影像,定格历史瞬间,带领观众感悟革命的初心和使命。

  从清华园车站旧址到颐和园益寿堂,再到中共中央香山驻地旧址、香山革命纪念馆,“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串珠成线,全貌亮相。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文物,革命文物大多与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活动、重要历史事件等密切相关,形成集中连片的分布格局。”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李粮企介绍。在《北京市关于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实施方案》和《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中,确立了“推进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主题保护”的目标。

  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北京先后打造了以卢沟桥、宛平城为中心的抗日战争主题片区,以双清别墅、天安门为中心的建立新中国主题片区,以北大红楼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