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更多乡村伢子的体育梦(2)
学校舞龙队教练、体育教师姜悖龙瞧着他们奔跑的模样,打趣道:“吴文武现在阳光向上,当初刚进校时,可不是这个样子嘞!是舞龙改变了这个曾经性情乖张的孩子。”
舞龙文化,在边城镇已有上百年历史。作为本地人,姜悖龙十七八岁就开始接触舞龙,进入花垣三中工作后,他开始在体育课上选拔舞龙队员。短短几年,学校已有11支舞龙队,150名队员。
“进入学校工作后,我就希望组建一支学生舞龙队,让非遗文化代代相传。传统体育项目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还有文化的熏陶。”姜悖龙说。
古丈县默戎镇的学校主推苗鼓,断龙山镇的中小学组织学生学习摆手舞,龙山县城区的学校引进武术操……近些年,湘西州教体局充分利用当地民间体育文化,将苗鼓、秋千、民族摔跤等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引入校园,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深受在校学生的喜爱。
除了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在湘西“落地生根”,攀岩、跆拳道、轮滑等新兴体育项目也在湘西的各个学校“火出圈”。
每逢周末,吉首市民族中学的攀岩训练教室里,“全副武装”的学生如同“蜘蛛侠”在垂直墙面上攀爬。“攀岩给了我不一样的运动体验,站在高处回望地面,浑身充满了自信。”2022级体育班学生任超希望自己可以通过攀岩这项运动,参加全国体育高考单招考试,考上大学。
2020年,吉首市民族中学把攀岩项目引进校园,成为湘西州最早开展攀岩运动的学校。“湘西州属于山区,本地孩子从小就有爬山的习惯,非常适合开展攀岩运动。”吉首市民族中学校长刘珺介绍,学校在每天早晚课余时间开展攀岩训练,每日训练时间不少于三小时,学校培养的杨慧贤、石欣悦等运动员在全国全省比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
目前,湘西州已经创建100所中小学体育运动项目基地校,推进高脚马、蹴球等多种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形成了“一县一重点”“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体育项目格局,体育锻炼在校园里蔚然成风。近年来,湘西州中小学生体质逐年好转,合格率达98%,肥胖率下降8%,近视率下降0.89%。
3.体教融合培养更多体育人才
从培养出我国第一个女子举重奥运会冠军,到拿到中国首张巴黎奥运会比赛参赛资格券,湘西州培养和输送的体育健儿先后斩获了4枚奥运金牌,并两次打破世界和奥运纪录,涌现出杨霞、龙清泉、向艳梅3名奥运冠军获得者。
“以前吉首市体校只能在当地一两所学校开展定向选拔,现在可以在吉首市所有小、初、高学校进行专业选拔,有效拓展了专业运动员的选拔范围。”对于从事了17年体育竞技培训的教练李向阳而言,挖掘培养人才,有效输送人才,打通内部循环,是湘西州培养出这么多世界冠军的秘诀。
2015年,湘西州教育局、州体育局合并为州教育和体育局,州、县两级教育和体育实现了合并,做到了体育教育管理合二为一。不久,这种融合发展的效果开始显现。
“当时年纪小,不知道哪条道路适合自己发展,多亏有教练员和老师们为我设计运动计划和学习方案,才有了我今天的成绩。”来自保靖县的学生李鑫出生于普通的农村家庭。2018年,李鑫获当地中小学运动会100米跨栏农村中学组第一名,展现出优秀的田径素质和潜力。
考虑到在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体育硬件条件下,李鑫无法获得充分的体育训练和指导,湘西州教体局便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安排李鑫到保靖民族中学学习,从而获得更加专业、科学、全面的体育训练和指导。经过几年的培养,李鑫不仅参加了更高水平的比赛,还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渠道考入了名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