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激活古籍生命力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10-03 05:58:01
浏览

数字化,激活古籍生命力

 

  图①:浙江湖州嘉业堂藏书楼俯瞰。
  张 斌摄
  图②:山西第一期古籍修复培训班上,学员听专家讲解相关知识。
  本报记者 陈 斌摄
  图③:《永乐大典》数字高清影像库项目工作人员进行古籍数字化处理。
  邵启轩摄
  图④:《永乐大典》数字高清影像库。
  邵启轩摄

 

  古籍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表征和见证。随着古籍数字化步伐的加快,实现全部古籍永久保存的目标有望实现。越来越多收藏在图书馆里的珍贵古籍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大众。古籍数字化的持续推进,让古籍面貌焕然一新,不断激发古籍生命力。“活起来”的古籍日益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宝贵滋养。

  古籍数字化带来阅读便利

  什么是“天头地脚”?什么是“象鼻”?什么是“鱼尾”?……打开识典古籍网站《永乐大典》数字高清影像库,点击这些看起来有些陌生的名词,《永乐大典》高清图片上相应的位置立刻突出显示,直观而形象地展现这部珍贵古籍的风采。更令读者感兴趣的是,网页上的《永乐大典》可以随着鼠标调整方向和角度,360度观赏,仿佛是拿着真书在阅读。

  “这是我们的专利技术,用光影变化最大限度地模拟实体书的阅读体验,最大限度地保存古籍原貌。”识典古籍项目产品负责人王宇说。

  《永乐大典》数字高清影像库是国家图书馆承接的国家古籍数字化重点项目,由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中心和字节跳动公司共同设计研发。该项目第一辑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永乐大典》40册、75卷的内容,除呈现《永乐大典》高清图像、整体风貌及相关知识外,还尝试对部分大典内容做了知识标引,为后续《永乐大典》的知识体系化、利用智能化进行探索。

  “数字化解决了存藏和使用之间的矛盾。”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说。因古籍年代久远、极易破损,珍贵古籍的借阅有一整套严格的流程,普通读者是难以接近的。“纸寿千年”,每一次翻阅都是对古籍的伤害。“古籍数字化既减少了纸书的磨损,也使《永乐大典》这部宝贵文献‘化身千百’‘走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相关学术研究,感知《永乐大典》的不朽神韵。”张志清说。

  除了让珍贵古籍走近普通读者,数字化也降低了古籍的阅读门槛。

  在识典古籍网站和客户端上,《论语》《孟子》等常见古籍不仅有文本,而且有古籍原本影像,图文左右对照;有注疏和翻译,文白对照;不仅可以阅读,还可以检索。“目前我们初步把人名、地名和官职等实体进行了标注,也上线了字典释义功能,鼠标或手指放到不认识的字词上,就会显示注释。下一步还要把实体标注与百科词条链接起来,遇到不懂的问题,点击即可呈现详细解释。”王宇说,通过数字化降低古籍阅读门槛,可以让更多读者亲近古籍,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为面向大众的公益性古籍数字化平台,目前识典古籍已上线古籍1600余部,免费对公众开放。读者对于数字化的古籍表现出很高的阅读热情,短短数月,识典古籍累计用户数已超过1240万。

  面向专业用户的古籍数据库建设步伐也在加快。中华书局下属古籍数字化企业古联公司开发的古籍整理出版资源平台籍合网,自2018年上线以来,已发布数据库31个,涵盖专业古籍整理出版资源20亿字,石刻资源5万余篇,历代登科人物10万余条,木版年画18000余幅,书法作品10000余种,甲骨文卜辞143856条,总计字符30多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