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香港九龙城区,从历史走到现在(2)
2018年至今,步行径项目已组织过数百场主题不一的导赏活动,为参加者剖析九龙城区的不同侧面:文学的、电影的、美食的……每走一次,都能获得别样的感受。
走累了,可从煤气鼓折而向东,几百米后即达海边,在九龙城码头以南的海心公园稍作休息。在当年工厂云集时,这里曾是工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沿海边再向南,便进入红磡。波叔介绍,这里曾经有香港重要的工业基础——上世纪初闻名亚洲的黄埔船坞,以及九广铁路的终点站。现在,船坞旧址上建起一座船型商场,地下几层就利用了深深的基坑。
工业的发展带来居民的聚集,红磡各色各样的庙宇、学校、老店铺即为见证。波叔经常光顾的一家开了60年的表行就在这里,他连连称赞老师傅修理机械表手艺一绝,“值得珍惜”。
同样值得珍惜的还有老店铺沉淀的满满人情味。步行径项目的工作人员将这些故事一一搜集,集结成册:开在楼梯间的眼镜店、两代人的天台武馆、名为“夕拾”的旧物收集店……
波叔自己也不断搜罗资料,扩充导赏内容。有次他发现,在自己曾经住过的一处街区,上世纪初建有一座著名的船厂,厂子的人事物勾连起许多历史事件。他便广泛查阅,将这段散落的故事拼凑起来,然后组织了一次专题导赏。
在那次导赏中,他发现了熟悉的面孔:“过去我们还因为家门口障碍物吵过架呢!”然后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原来,曾经的邻居也对老家的历史感到好奇,前来听讲,波叔为此感到欣慰。
走了一下午,终于走到此程的终点——红磡码头。站在海边,波叔不禁感慨:“九龙城区跟我小时候相比真是变化太大了!”他脚下的所在那时还是海,如今的海岸线是后来填海而成的。
他认为,九龙城的劳动人口、土瓜湾的制造业及红磡的工业基础相结合,使得九龙城区在过去百余年间逐渐发展起来。
而今,老城区正在重建翻新。“在更新的同时,保留好社区的历史文化,这就是步行径主题‘跃变’的含义。”项目工程经理陈咏琳介绍,摄影比赛、设计工作坊等一系列活动带动了不同世代的街坊共同参与。
截至目前,步行径项目共举办超过760场活动,参与者主要是社区街坊,也有部分区外市民和外地游客,共计约8.5万人次。
波叔盼望年轻的游客也多多来到他的社区进行City walk,从历史中的九龙城区走到焕发新生的“跃变龙城”。
(据新华社香港电 记者褚萌萌)
(责编:乔业琼、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