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运动健身有了好去处(人民眼·全民健身)
图①:杭州市青蓝小学安全员石学勤(左)协助市民刷卡进入校园锻炼。
图②:市民在杭州市申花小学体育场锻炼。
以上图片均为沈星凯摄
图③:市民在杭州市桐庐县学府小学体育馆打篮球。
杭州市教育局供图
图④:社会体育指导员高丽君(左)在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体育场指导市民健身。
董春萌摄
引子
与家一街之隔的浙江省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体育场,如今成了市民任重下班后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无需缴纳费用、无需预约排队,在学校放学后的规定时间段,任重“刷脸”即可进入校园体育场锻炼。6400多平方米的开放区域包含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多个场地,不仅有安全员、管理员维持秩序,还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现场教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013年的1.46平方米增长到2022年的2.62平方米。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群众运动健身需求日益增长,健身场地短缺、体育设施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而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在全国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数量占比近39%、面积占比超53%。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17年2月印发的《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提出,“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加强部门协作,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政策体系。”
杭州是全国较早探索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城市,2013年11月即出台《推进杭州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实施办法》。2017年9月,教育部在杭州开展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集中调研。
今年10月6日,在杭州亚运会举办的“简约亚运、惠民亚运”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杭州市体育局负责人介绍,杭州具备开放条件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应开尽开,开放数量达到1184个,室外场地全免费,室内场地免费或者低收费,解决群众去哪里健身的问题。
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后,市民入校锻炼是否方便?场地怎么管理?运维资金从哪来?能否长期持续?近日,记者在杭州实地探访。
市民任重——
“学校体育场免费开放,居民有了家门口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一身运动装的任重大步流星走到杭州新华实验小学门口,站在人脸识别装置前,屏幕旋即显示其个人身份信息。学校安全员确认无误后,示意任重进入校园。
“出门、下楼、过街,全程不过5分钟。”任重的目光投向体育场,已在场边热身的儿子任言朝他招了招手。11岁的任言就读于新华实验小学,现在只要任重下班早,他便跟爸爸约球,父子俩踢完足球再一起回家吃饭。
秋日的绿茵场上晚风送爽,任重和任言迎着落日霞光奔跑。校园里人气满满,市民或在足球场边的跑道上跑步,或在篮球场上打篮球,阵阵欢呼声此起彼伏。
“学校体育场开放后,不用再为到哪儿运动健身发愁了。”任重揩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说,小区附近缺少运动场地,过去儿子和小伙伴们放学后主要在小区里的空地上玩耍,那里面积小,而且地面坚硬,容易摔倒受伤,“去年任言就摔骨折了。”
任重也曾带儿子去过杭州市拱墅区体育中心,但骑行需要20分钟,还得提前在网上预约。后来,热爱运动的任重只能经常在小区附近的马路上夜跑。途经新华实验小学时,看着围墙里偌大的体育场空无一人,他便时常会想,如果学校体育场能在放学后向市民开放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