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新时代考古成果
陕西西安少陵原出土的十六国时期骑马吹角俑。
杜建坡摄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的唐代鋬指金杯。
杜建坡摄
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盒。
本报记者 黄敬惟摄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出土的青铜马车(复原件)。
本报记者 黄敬惟摄
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定型工具手斧长什么样?世界最早的绿松石饰品出土于哪里?商代工匠是如何冶铜的?
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鉴往知远——新时代考古成果展”,以2012年以来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重点,汇集43家文博考古机构近400件最新考古出土文物,对考古文博爱好者可谓是不折不扣的盛宴。展览分为“走向文明”“协和万邦”“海宇攸同”“殊方共享”4个部分,生动讲述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文明起源繁星满天
中国是人类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早在100多万年前,就有远古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进入新时代以来的考古发现让早期人类在中国大陆发展演化的图景更加清晰,为实证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提供了更多有力证据。
进入展厅,首先看到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出土的手斧和动物化石。学堂梁子遗址是一处集古人类、古生物和石制品于一体的旧石器时代遗址,2022年在这里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古人类头骨化石中最完好的一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展柜里的另一组石器出土于四川稻城皮洛遗址。这是迄今青藏高原考古发现的面积最大、地层保存最完整、文化类型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遗存,出土了阿舍利手斧、手镐、薄刃斧等。皮洛遗址的发现打破了“莫维斯线”,串联起印巴次大陆、中国南北方直至朝鲜半岛的阿舍利文化传播带,对研究远古人群迁徙和文化交流传播有着特殊意义。
大约1万年前,由于农业的产生,各地出现了小型定居村落。随着社会开始分化,文明起源的进程开启,中华文明逐渐呈现出多元起源、丰富多彩的样态,并相互交流、逐渐融合,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基因,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基础。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了随葬大量精美绿松石串饰的墓葬,这些绿松石距今约9000年,是目前已知的世界最早的绿松石饰品,彰显了墓主人非凡的身份地位。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出土了距今约9000年的玉珏、玉环、玉管等玉器,构成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玉文化组合。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是距今8000年左右的海岸贝丘遗址,这里出土的带支脚陶釜是迄今中国沿海地区发现的最早炊器。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牙雕蚕、辽宁朝阳半拉山墓地出土的红山文化石雕人头像、江苏兴化蒋庄遗址出土的良渚文化玉琮、湖北天门谭家岭遗址出土的石家河文化连体式双人玉玦……这些新发现进一步印证了考古学家苏秉琦的观点——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似一支蜡烛,而像满天星斗”。
多元一体和合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