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际教育合作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11-04 05:50:01
浏览

  日前,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主办的2023国际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论坛在浙江宁波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400余位教育和人文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东钱湖畔,分享经验体会,贡献真知灼见,凝聚广泛共识。

  交流互鉴:

  共建信任之桥 共促人类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为推动国际教育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媒体力量。”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海外版总编辑陈贽在致辞中表示,我们要以真诚的沟通,化解偏见,消除隔阂,共建信任之桥;以包容的胸襟,接纳不同,欣赏他者,共绘和美画卷;以笃实的行动,联通民心,厚植民意,共促人类进步。

  “党的二十大报告,更加凸显了科教兴国战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在视频致辞中说,本次论坛聚焦“深化教育合作 促进人文交流”主题,共同研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新理念、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金彦说,深化国际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是中国融入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也是宁波扩大对外开放、增进文化往来、促进文明互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宁波打造了中国—中东欧国家职业院校、产教联盟等一批教育合作新平台,与全球1100余所院校建立互动合作。宁波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深入探索全过程、深层次、高质量的对外交流的新模式。

  在论坛的高峰对话环节,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说,教育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工具,让我们拥有学习的能力,适应不同的环境。当前人类社会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加强人文交流、建立对话纽带尤显重要。在此过程中,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说,提供包容和平等的优质教育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目标之一。中国为世界教育和文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带一路”建设重视文化的多样性,强调文明交流互鉴,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目标是一致的。

  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表示,国际教育合作要本着尊重、多元的原则,互相包容、互相学习。“国际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最终目的是实现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这项伟大事业做出努力、贡献力量。”

  民心相通:

  写各国民众之意 绘天下大同之美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深化国际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既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加强国际传播、增进人民相知相亲、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举措。“国际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前景广阔、任重道远。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合作的深度,拓展合作的广度,增强合作的质量。”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钟英华介绍,近年来,全球掀起“中文热潮”,目前已有180多个国家开展了中文教育项目,84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4000多所大学设立了中文院系、专业、课程。“汉语桥”夏令营等项目累计邀请100多个国家的数万名青少年来华访学,10万名中文爱好者可以在线上学习中文、体验中华文化。

  本次论坛上,来自美术、音乐、文学、影视等诸多领域的文艺界人士,畅谈美育对人文交流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