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土 刻画时代(美在乡村·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12-24 06:17:01
浏览

  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等美术展览上,时常能看到常宁版画的身影。作为湖南常宁的一张文化名片,常宁版画以独具特色的面貌,经久不衰。

  常宁版画魅力何在?

  走进湖南省常宁市南门湖歌剧院的版画基地,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这处占地足足1800平方米的空间,集版画创作、展览、培训、交易于一体,全市的版画爱好者常聚集在此。常宁籍的吴月丽便是其中一位,她因一次公益培训迷上了版画。群山绵延、奇峰耸翠……在吴月丽的刀笔下,常宁市著名风景区——天堂山的宏阔秀丽之貌跃然纸上。“我想用版画镌刻出家乡的山水之美,让生活充满美感。”吴月丽笑着说。

  正是将根深扎于钟灵毓秀的常宁大地,才成就了常宁版画旺盛的生命力。常宁版画创作者多是土生土长的常宁人,他们沉浸于厚重的人文历史、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以刀代笔、以板为纸,多角度刻画家乡自然风貌、民俗风情、乡村变化。风格拙朴、自然又不失精巧的常宁版画,被誉为湖湘大地上绽放的乡土艺术奇葩。

  聊起常宁版画,常常会提到吴国威这个名字。上世纪60年代,吴国威先生与版画结缘,自此版画成为他一生的挚爱。他不仅个人创作颇丰,1999年曾荣获全国版画界最高奖——鲁迅版画奖,还不断开办培训班、组织集体创作、牵头外出办展……在他的推动下,版画的种子在常宁大地上生根发芽,创作群体从“一个人”发展为“一群人”,常宁版画不断荣获国家级荣誉。“1983年,湖南省第二届版画展特邀并以专厅展出常宁版画,从那时开始,常宁版画群体便正式进入大众视野。”常宁市美术馆馆长欧云波幼时师从吴国威,对常宁版画的发展历程非常了解。

  得益于一代又一代民间创作者的不懈努力,常宁版画逐渐发展壮大。由于创作者众、作品多、影响广,常宁因版画连续5次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在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追求中,常宁版画形成了情系乡土的创作传统。

  步入常宁市版画基地的版画展厅,吴国威创作的红色题材版画《唤起工农》映入眼帘。作品主题鲜明、场面宏大、饱含情感,流露出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湘楚文化的深深眷恋。尹伯刚《牛娃》等一批乡土题材版画,则透着浓浓的田园趣味,展现了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图景。一件件作品犹如一部地域长卷,不仅勾勒出时代变迁,更彰显一代代版画创作者踏实求索的精神。

  常宁版画的魅力,还在于其由内而外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召力。“常宁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创作者们从中提炼出质朴而富有活力的艺术语言。”欧云波说。粗犷的线条、夸张的造型、明艳的色彩,这些很难调和的元素在常宁版画中和谐地融合在一起,颇具视觉张力。

  面对时代发展,常宁版画通过多元开拓不断激发“后劲”。

  常宁市社科联主席刘华负责版画工作多年,认为“激发后劲需要有发展新思路,紧跟时代脉搏,创新版画风貌”。不少版画创作者立足常宁版画自身特色,进一步提升艺术水平、丰富思想内涵,涌现出肖健《老矿新貌》等反映时代新象的主题创作,大大丰富了工业版画创作面貌。像张宗秋《崛起》、欧云波《铮铮百年》、周建华《线上线下》等表现新世纪以来建设成就的工业版画作品,手法多元,艺术表现力进一步增强,颇具现代美感。

  紧贴时代,常宁版画不断拓展新空间。近年来,常宁版画融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大局中,不仅创作了大量反映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版画作品,还以常宁茶油、茶叶、湘黄鸡等特色农产品为主题,组织创作了一批作品,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