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长江大保护(开卷知新)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1-09 07:09:01
浏览

科技助力长江大保护(开卷知新)

 

  图为船只往来穿梭于长江航道。
  廖 涛摄(人民视觉)
  制图:沈亦伶

 

  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长江,发源于雪山奇峰,淌过千里山川,昼夜不息,奔流到大海;她沁养万千生命,孕育璀璨文明,世代传承,生生不息。当前,长江大保护正依托科技创新的力量深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正在全流域铺展开来。

  捍卫长江的资源性支撑地位

  全长6300余公里,途经我国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这便是我们熟悉的长江。

  长江有多重要?水能、水运、渔业、生态、经济领域都能找到答案。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约1万亿立方米,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长江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水力可开发量约占全国的53%。作为横贯东西的主要水运通道,长江是长江经济带和沿江绿色生态廊道的支撑。长江鱼类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渔业种质资源库。长江横跨我国三级阶梯和四个气候带,不仅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此外,长江流域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托,也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纽带。

  越是宝贵,越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受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流域的水情与生态发生变化。曾几何时,作为我国的战略水源地之一,长江由于人类用水的持续增长和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面临过度开发、水量减少、水质恶化和湿地萎缩等水安全威胁。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青藏高原冰川总体上呈现退缩的趋势,永久性冻土范围减小,活动层厚度增加,这些都直接影响长江的水文情势。21世纪以来,流域性极端洪水和干旱时有发生,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产生深刻影响。另外,一些江段无序开发、“化工围江”现象出现,带来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事在人为。当前,社会各界形成共识,齐心协力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长江保护非一日之功,水环境污染存量治理、新生污染物、生态退化等问题仍需高度重视,久久为功。

  以新理念、新技术为有效手段

  长江大保护是系统化程度很高的环保实践,需要流域沿线齐心协力,也需要新理念、新技术有效保障。

  首先是科学理论支持。在大禹治水的传说中,因势利导、以疏代堵就是一种治水理论。面对6300余公里的长江,没有科学严谨、行之有效的治水理论,就不能真正做好保护工作。随着实践深入,长江大保护的理论工具越来越丰富。一是遵循系统治理方针,综合考虑上中下游、左右岸关系,开展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协同治理,解决各类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管理问题。二是坚持生态优先,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置于首要位置,确保水质清洁、生物多样性丰富;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体系和生态价值损失计算理论,构建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将流域的管理和发展纳入更长远的视野,确保当前的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不损害未来子孙的生存和发展权益。四是建设生态友好型基础设施,如湿地恢复、绿色基础设施、自然保护区等,实现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