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千年丹青 呈现原作神韵(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2-01 06:37:07
浏览

  “必须严谨,我们力求把每册图书的编校差错率控制在低于万分之0.25。”葛玉丹说,“名家名作还好说,因为文献多,容易核查;面对许多不知名甚至佚名的画家画作,工作就难多了。”

  “大系”以画为本,收录的每幅古画力求在笔墨神韵等方面最大程度地接近原作。葛玉丹说,为确保印刷精美,项目组针对墨色斑驳灰暗、画面起皱甚至碎裂的作品图像,在拼图、匀图、调色过程中,多轮校色,反复打样,一件作品有时会花上个把月时间,有些还要赶到馆藏地或展览现场去比对原作。

  参与“大系”编纂多年,葛玉丹称自己很自豪,也很幸运。“可以说是‘与有荣焉’,项目凝结了集体的智慧,也让我浸润其中,得到成长。”

  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成果展时,葛玉丹特意同家人去了趟北京,在现场亲身感受“大系”的魅力。她观察到,众多观众看得格外仔细投入。“展览很震撼!我想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吧。”有观众这样说。

  传  播

  “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期以来,“大系”的成果以展览形式陆续跟观众见面,供大众近距离品读;作为项目专家,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何欢欢参与其中,忙得不亦乐乎。

  何欢欢加入“大系”项目组的时间不长,但不管是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成果展还是其他展览现场,总少不了她讲解的身影。

  何欢欢的研究方向是中国传统哲学,看似与“大系”工作关系不大,缘何参与其中?“许多画作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参与项目,跳出文本做研究,我的思路会更广阔。”她说。

  为此,何欢欢花费近两个月翻阅了1.2万件(套)“大系”收录作品,并从中挑选出近5000幅与中国传统哲学相关的画作,悉心研究。在她看来,之前很多研究只能依赖文本资料,有了“大系”,就能从图像的角度展开研究了。

  带着研究成果,何欢欢在一次“国博讲堂”活动中,为大家呈现了一场高质量学术讲座。“宋画中展现的宋代文化底蕴,可以展开讲讲吗?”“为什么画面中的大片留白是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空’的思想的影响?”……讲座后的交流环节,观众的热情提问让何欢欢印象深刻。

  多次在展览一线交流讲解的经历,让何欢欢成了“大系”项目组中距离观众最近的人之一,也让她更清楚了“大系”之于观众的意义,并渐渐在教学上有意识地融入“大系”元素,以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并参与其中。

  如今,在“大系”的各种展览上,总能见到年轻志愿者的身影,其中有不少何欢欢的学生,浙江大学哲学系学生董默遥就是其中之一。

  “课外做‘大系’展览的志愿讲解服务,感觉挺充实。”在董默遥看来,不管是学术研究还是志愿活动,背后都少不了何欢欢的引导。

  “想申请加入项目的学生越来越多,不仅有学文史哲的,还有农学、建筑、生物、计算机等理工科的。”何欢欢看在眼中、喜在心里,“没想到啊,‘大系’能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下,“大系”成果展览仍在各地火热举办,而且从国内走向国外,从线下走到线上。参与其中,何欢欢说,这样的经历弥足珍贵,“一方面要思考如何把‘大系’更全面地展现给大众;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借助‘大系’的海量图像,提出一些新的学术思考。”

  新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