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艺,新实践新气象(艺近人和)(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2-01 06:54:07
浏览

  逛博物馆、看画展,对于视障人士曾是遥不可及的梦,在光明影院志愿者的努力下成为现实。2023年11月,来自北京市盲人学校的13名学生走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启一段别开生面的“光明博物馆”之旅。触摸苏州御窑金砖、闻一闻香料的味道、听一曲锡剧折子戏……孩子们尽情感受文化的魅力。

  “2024年,我们将继续坚持每年制作104部无障碍电影,同时尝试更多的无障碍文化产品。”中国传媒大学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付海钲说。


  湖北武汉永芳古戏院——

  这群年轻人又“涨粉”了

  田豆豆

  下午2点整,永芳古戏院里锣鼓铿锵。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这里都有戏曲表演。今天的第一出戏是黄梅戏《天仙配》的经典折子戏《路遇》。

  “好!”一身鹅黄、年轻靓丽的“七仙女”刚一登场,观众席里就传来了热情的掌声、叫好声。“这叫‘碰头彩’,一般来说,只有名角登场,观众才这样来捧场。”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黄梅戏剧团团长程丞有些惊讶地说。

  我暗想:看来,短短几月不见,永芳古戏院这群年轻演员又“涨粉”了。

  台下带头叫好的“粉丝”之一,是家住附近的盛建斌老人。他说:“我从小就喜欢听黄梅戏,现在近水楼台先得月,几乎每周都来。这些演员才十八九岁,能演得这么好,不容易!需要鼓励。”

  位于湖北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深处的永芳古戏院,在停演3年后,于2023年正月初四恢复演出。刚开始,整个剧场里只有十几名观众。湖北省倾力培养7年的楚剧、汉剧、黄梅戏青年演员在这里初试锋芒,很快赢得了观众的喜爱。短短一年后,剧院不仅每次演出都基本能满场,还有了自己的“粉丝群”。这里既是青年演员的“练兵场”,也是让他们崭露头角的地方。

  与几个月前相比,青年演员、乐队成员都褪去了青涩,台风越来越稳健,舞台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如今,他们已经参与了各剧团的重要演出,从永芳古戏院积累起来的“铁粉”也开始追随他们,出现在其他舞台下。但每个周末,他们依然会回到永芳古戏院这个最初的舞台。

  黑龙江望奎皮影队——

  冰天雪地里的美好生活

  刘梦丹

  再次联系上黑龙江望奎皮影戏“江北派”第五代传承人关海英,是在2024年初,她刚从黑龙江绥化市望奎县通江镇通江村演出归来。

  去年11月,望奎县文化馆组织开展“冰天雪地美好生活”文化进基层巡演活动,通江村的演出是最后一场。“我们走遍了望奎的全部乡镇,演的主要是《三请樊梨花》《乔虎抢亲》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电话里,关海英告诉我,50场演出都由她带队,如今已圆满落幕。

  “这两天下雪路滑,老师们来排练的路上一定慢点儿走。”关海英在微信群细心叮嘱大家注意安全。没有巡演的日子,关海英也会早早来到县文化馆,和几位老艺人复排望奎皮影传统经典剧目。每次复排,关海英的母亲谷宝珍一定会在现场。尽管女儿已接手她的全部工作,她还是闲不下来,和谷宝德、赵士奎、郑文晶等老伙计们一起口传心授,进行教学。大家的想法都一样:趁着还能唱能演,争分夺秒把原汁原味的东西留存下来,录像录音后方便年轻人学习。

  为推动皮影艺术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望奎县提高了皮影队补贴待遇,将每人每月700元补贴增加到1500元。“提高补贴后,22名队员都很开心,激发了老艺人和新学员的积极性。”提到这个,关海英喜气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