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更高效 比赛更精彩(聚焦“十四冬”)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2-23 06:22:07
浏览

服务更高效 比赛更精彩(聚焦“十四冬”)

 

  国网呼伦贝尔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巡检地下电缆,保障“十四冬”用电。
  本报记者 吴 勇摄

 

服务更高效 比赛更精彩(聚焦“十四冬”)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赛区,一名志愿者(左)与裁判员交流赛场情况。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摄

 

  核心阅读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精彩纷呈的比赛,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坚守与付出,也得益于多种科技及智慧指挥系统的应用,各项保障工作有条不紊、细致高效,助力比赛顺利进行。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在内蒙古自治区火热进行,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冰雪舞台竞技体育的魅力。

  比赛的精彩呈现,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坚守与付出:场馆管理团队确保场地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供电供热人员24小时在岗保障赛场温度与照明,安保人员尽职尽责,志愿者默默付出……供热、供电、安保和志愿服务等领域的智慧指挥系统,为工作人员的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保障各环节平稳运行,助力比赛顺利进行。

  智能系统助力冰面转换

  拆除防撞垫、撤掉裁判席和预埋线路、更换标志物、浇冰增加冰面厚度、重新布线设置裁判席和防撞垫……2月18日晚,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十四冬”短道速滑公开组比赛颁奖仪式结束后,工作人员立即开始“转场”。经过24小时连续工作,冰面由4厘米增至4.5厘米,符合花样滑冰公开组比赛要求。

  “十四冬”比赛中,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项赛事在同一场地接续进行,赛程安排仅间隔24小时,冰场模式切换需供热、供电等部门密切配合。“制冰过程需要进行严格的温度、湿度控制,否则会造成冰面硬脆或软黏,而不同项目的比赛对冰面温度和场馆室温也有不同要求。”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短道速滑馆馆长于洋说。

  场馆建设之初只有一个换热站,因“十四冬”比赛需在不同场馆同时营造4种恒温条件,保障团队决定对场馆开展多点位监测,再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重新研发智能控制系统。

  冰面之上,运动员展开激烈比拼。冰面之下,是密密麻麻的管道和温控设备,显示屏上,监测数值实时呈现。“冰面厚度、硬度、温度等数据,以及场馆室内温、湿度指标,实时传送到远程智慧系统,恒温换热站自动计算调节各个阀门开度,确保制冰设备和场地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十四冬”供热保障相关负责人刘志刚说,机组检修维护人员24小时在岗,每两小时进行一次巡检,确保比赛顺利进行。

  场馆运转践行绿色理念

  短道速滑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入场环节和比赛间隙的灯光音响营造出热烈氛围,增强了现场观众的观赛体验。

  “这是国内大型冬季运动赛事首次引入体育展示系统。”“十四冬”呼伦贝尔执委会办公室竞赛部综合组组长薛杨说。此次精心设计应用声光电科技,在增强观众观赛体验的同时,更能通过调节现场气氛激励运动员。

  工作人员介绍,“十四冬”场馆运转坚持践行绿色理念。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巨型风电机组,为“十四冬”提供了绿色电能,实现了赛事场馆100%清洁电力供应。为保障赛事,国网呼伦贝尔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通过新上线的供电服务资源调度管控系统,对“十四冬”保电线路进行精准监测。

  “十四冬”电力保障模块上线后,通过可视化监测和数据交互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呼伦贝尔全域涉及“十四冬”77条线路的有效监控,绘制出完整的“十四冬”电网示意图。工作人员可实时监测保障线路运行状态,一旦发生故障,系统将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推送工单,帮助运维人员准确定位故障点,缩短故障排查时间,提高抢修效率。

  “十四冬”保电呼伦贝尔指挥分部副总指挥孟辉说,以举办“十四冬”为契机,当地实现了电网“智慧”升级。

  志愿服务实施数字化管理

  “十四冬”举办期间,呼伦贝尔赛区共招募1700余名志愿者,分布在竞赛服务、颁奖服务、竞赛场地服务等20个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