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文旅盛宴的文化味,够劲儿(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2-25 09:32:06
浏览

春节前夕,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北京隆福寺文化街区等102个单位入选。这些集聚区创新打造丰富多样的夜间消费业态,人们在这里品美食小吃、看花灯,体验“夜生活”的乐趣。在福建三明市的泰宁古城,游客可以观看旱船、花轿、鱼子灯等特色民俗巡演,品一品擂茶,玩一玩猜灯谜,夜晚时分还能偶遇“古城巡更”。“我们积极营造‘旅游活、人气旺、消费火’的氛围,打造晚茶夜市、大金湖鱼城等夜间美食购物街区,不断丰富游客体验。”泰宁县文体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几年,“汉服”“国潮”颇为流行。在西安、洛阳、杭州等地的历史文化街区,不少游客身穿汉服“打卡”拍照。“这是我们新上的有龙元素的头饰,戴上特别应景,另外新唐装也很受欢迎。”洛阳一家汉服店里,店员手拿青色龙形头饰介绍道,“春节前夕开始,销量就明显上涨,穿汉服过新年是很多人喜爱的过节方式。”

2.非遗文化为新春增添浓厚氛围感

“没想到第一次来就看到了这么精彩的潮汕英歌舞,表演很有气势,‘中华战舞’果然名不虚传,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不久前,来自广州的邱先生和好友来到汕头,得知有英歌舞表演后,他们早上6点多就赶去观看,在现场热烈氛围的感染下,邱先生也忍不住喝起彩来。

英歌舞这一充满岭南艺术特色的非遗项目,近年来在社交媒体上“出圈”。随着新春到来,英歌舞的鼓槌声不但在潮汕各大城镇、乡村敲响,更是走向海外,向全世界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春节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各地多样的非遗文化项目集中亮相。非遗展示展演和民俗活动遍地开花,喜庆热闹的秧歌会和舞龙舞狮,仪式感十足的“社火”,流光溢彩的打铁花,都为新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味。

除了精彩的表演项目,非遗手工艺、非遗美食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成为很多人旅程中必不可少的“打卡”项目。近日,来北京旅行的王新体验了一场非遗手工过大年的活动,他还兴致勃勃地将自己手工制作的成果展示在网络上,“我学习制作了福字掐丝珐琅画、非遗绒花,学一门非遗手艺、品尝一道非遗美食,都让旅行变得更有意义。”王新说。

在吉林延边,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开展了宫廷米糕非遗体验、朝鲜族陶艺制作、品尝传统米酒等活动。“我们园区里有朝鲜族服饰、米酒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还有秋千、跳板、摔跤等非遗项目场地设施,文旅资源的融合碰撞给游客带来新奇的体验。”中国朝鲜族民俗园经理朱保坤说。

古城、古村、古镇往往是非遗民俗文化最聚集的区域。春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发动各地依托本地非遗项目和传统年俗,在古城内广泛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打造全国“古城过大年”活动,推动春节文化保护传承。在河北滦州,国家级非遗滦州地秧歌欢乐喜庆,颇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在山西平遥,新春祈福、点“靓”古城等民俗活动持续上演。还有很多游客选择了烟火气浓重的乡村古镇游,他们带着家人在古村镇租一间民宿,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日常,品尝独具特色的地方年菜。带着浓厚传统气息的年味,唤起无数人的乡愁记忆。

“这里的年俗和我们那里有相似,也有不同,没想到江南古镇在过年期间才是最有味道的。”从上海来到浙江旅游的周女士对绍兴安昌古镇印象深刻,她和家人在这里品黄酒、写福字,还学了一点越剧。青石板路、小桥流水,亲切的乡情扑面而来。

3.文博旅游火热折射消费升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