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冬”绽放冰雪梦想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2-29 06:22:06
浏览

  2月27日晚,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落下帷幕。从相会到告别,在11天时间里,3000余名冰雪健儿不负热爱、勇攀高峰,诠释了冰雪运动的独特魅力与蓬勃生机。

  “十四冬”是继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全国综合性冰雪赛事,参赛版图扩大、竞技水平提升,展现了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发展成果。

  名将新秀展现风采

  “十四冬”赛场上,不同年龄段的选手同场竞技,展现了我国冰雪运动的人才厚度。

  在“十四冬”单板滑雪公开组女子U型场地技巧项目上,来自黑龙江队的蔡雪桐、刘佳宇包揽金、银牌。两位选手相差1岁,一同参加过多个国内、国际大赛,既是“老对手”,也是“老搭档”。来到“十四冬”,两人在决赛相遇。最终,蔡雪桐摘得自己首枚全国冬运会个人项目金牌。

  榜样身后,新秀奋力追赶。在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赛场,来自山西队的周苡竹尤为亮眼。她今年仅有12岁,首次参赛就闯进决赛,最终位列第五。刘佳宇和蔡雪桐对周苡竹送上祝福,并期待有更多年轻选手参与这项运动。

  本届全国冬运会,不少新星涌现。内蒙古代表团旗手、21岁小将班学福获得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男子项目冠军;不满20岁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陈硕,以难度系数5.1的动作和125.97分的总分获得男子项目金牌;短道速滑青年组女子500米项目比赛中,3名运动员超世界青年纪录……

  中国冰雪运动的成长,离不开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在冰壶公开组女子比赛中,曾为中国队赢得首个世锦赛冠军的王冰玉、周妍和岳清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退役多年的名将,近年来依然活跃。为带动冰壶项目在南方省份的发展,她们选择在“十四冬”代表四川队披挂上阵。王冰玉表示,相比于胜负,自己更享受比赛过程。名将们的表现激励着队里的年轻选手姜思淼。她表示,将抓住机会向前辈学习,努力成长为更优秀的运动员。

  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十四冬”赛场,不仅比拼竞技实力,也考验着赛会保障水平。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申振刚表示,近年来,各参赛队进一步深化对项目发展规律的认识,推进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

  训练水平和科技保障显著加强。获得冰壶混双项目银牌对福建队而言意义非凡,这不仅是福建代表团在赛事开幕后的首枚奖牌,也是福建冰壶队建队以来的首枚全国冬运会奖牌。教练李鸿博介绍,在常规训练之外,队伍采用多元化的训练方法帮助队员提高思维能力、技战术水平与心理素质。队员臧嘉亮表示,科技保障在日常训练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队伍通过仪器测量运动员的疲劳值,从而进行针对性训练。

  场地条件和硬件装备大幅升级。山西队滑雪教练郑云龙介绍,目前,国内很多地方建设了四季滑雪场,运动员可以不受季节限制,随时进行训练。刘佳宇的教练利文斯顿表示,中国有多块世界级U型场地,对运动员磨练本领提供了有力支持。黑龙江队冰壶运动员巴德鑫感叹,冬季项目训练条件近年来不断改善,“我刚开始接触项目那会儿,场馆、装备条件都比现在差得远。”

  保障水平的大幅提升,助力运动员在赛场不断取得突破。以速度滑冰项目为例,公开组12个比赛小项中,男子全部6个小项、女子3个小项的成绩超过上届冬运会,其中男子10000米项目打破了全国纪录。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等项目,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在动作难度上有所提高。

  培养模式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