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村的文旅品牌(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2)
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是人气旺、有生机。最是书香慰人心,清溪村书屋群落散发出的书香味,带来温暖的烟火气,烟火气又增添浓郁的田园风,从而构成一幅文学标识鲜明的新时代乡村社会风俗画。浓厚的文化氛围具有无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许多离开清溪的年轻人纷纷返回村里投身家乡建设,让清溪出现了难得一见的人口“回流潮”。
邓旭东是一名90后返乡青年,受邀担任“山乡有理·清溪一课”思政课堂主讲人后,热心传播优秀文化,把清溪村山乡巨变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他热爱家乡、宣传家乡的情怀感动了许多中小学生。鲁胜兰是外地嫁到清溪村来的,她为“清溪媳妇”这一身份感到自豪,每次娘家来人,她都要带去景点游玩,到书屋打卡。她还表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做一个正能量的榜样,为文学之乡贡献力量。周宾兴是作家周立波的堂侄,他深受伯父思想和精神影响,退休后主动把党员组织关系转回清溪村,积极参加村里的党组织活动,希望为家乡建设发挥余热。人气是最有说服力的数据,近年来清溪村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这个户籍人口7000多人的村庄,常住人口达到了9000多人。
清溪村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要抓住机遇、借力造势、乘势而上。清溪人知道,要做好文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这篇文章,仅靠自己的力量不行,必须借智引力才能达到目标。为此,他们在中国作家协会精心谋划推动新时代文学融入大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积极寻求专业支持,把清溪村发展思路与中国作协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计划部署相衔接,将这篇文章越做越大、越做越好。2022年以来,中国作协陆续在这里举办“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仪式、“作家活动周”和“益阳文学周”等全国性重要文学活动;组织广大作家深入清溪村采访创作、讲座授课、发布新书;帮助清溪村策划组织读书会、朗诵会、文学沙龙、演讲比赛等活动。现在的清溪村,小歌剧、小话剧、读书分享会、朗诵比赛、露天电影等文化活动接连不断,热爱文学、崇尚文化在当地蔚然成风。清溪村已然成为知名的“文学村庄”。
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让文学在乡村全面振兴相应环节发挥功能,让文学价值成倍数在时代中延展,清溪村的经验无疑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清溪村的建设者们借助文学平台,在短时间内改变了村风村貌,提振了村民精神,增加了村民收入,让近者悦、远者来,为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做出了有益探索。
乡村文明建设离不开坚实的文化内核。要让这个文化内核拥有较强的生命力,有效的组织和运行机制是基础,清溪村在这方面的探索是成功的。清溪村党总支以及下设的5个党支部、200多名党员在凝聚村民思想上起到排头兵的作用。正是党员们在不同岗位上积极作为,广泛联系并影响身边群众,清溪村以文培元,彰显人文的倡导才形成共识。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离不开村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清溪村村民们用心培育“立波故里 文约清溪”文旅品牌,拓展清溪书屋功能和业态,在书屋基础上建设充满文学魅力的书香民宿。采取“公司+集体+农户”管理模式,为村民提供清溪书屋管理员、讲解员、电瓶车司机、保洁员等近百个就业岗位。村民办起大大小小的擂茶馆、农家乐,500多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以书屋群落为基础,清溪村举办“花鼓戏剧节”“清溪村晚”等特色文化活动,持续提升文化旅游热度;植入生态观光游、农耕文化体验等多元农旅业态,开发文学研学实践基地、户外露营基地、产学研开心农场等“微旅游”市场,形成多条旅游服务产业链。走进清溪村,与优美田园风光相映衬的是村民的笑脸和络绎不绝的游客。时尚传统相交映,书香荷香两相宜,有村民骄傲地说:“一不小心,我们的家竟成了别人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