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魅力赋能作品传播力
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剧照。
以上图片均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提供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剧照。
以上图片均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提供
核心阅读
总结广受欢迎的舞剧作品的共性,它们既是创作者在作品的主旨、选材、审美等方面回应时代的成功,也是艺术创新的火花与观众审美深度契合的结果。
只有不断实现舞台艺术的质量提升,持续增强舞台作品的传播能力,回应大众的文化期待与精神向往,才能不断带动舞台作品持续提升。
最近,为期两周共计8场的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海外首演圆满收官,吸引了约1.5万名观众观演,在海外媒体的总阅读量超4亿。演出结束时,观众多次鼓掌致意,久久不愿离去。不少海外观众看了该剧后感慨,“舞台的意象、表演和配乐,一切都很美好,像诗歌般流动。”“这不仅是一次艺术的享受,也是一次文化的体验。我们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作品。”
《诗忆东坡》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继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广受欢迎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次充分发掘,也是一部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手段、当代审美理念紧密结合的探索之作,是用艺术魅力赋能作品传播力的有益实践。总结广受欢迎的舞剧作品的共性,它们既是创作者在作品的主旨、选材、审美等方面回应时代的成功,也是艺术创新的火花与观众审美深度契合的结果。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选题、解题
如今,文化创造与文化自信相互激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独特魅力,展现出蓬勃生机。梳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近年来的广受欢迎之作,“文化自信”是关键词。文化自信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前提,文化自信决定了艺术创作的基本立场、基本方向。
我们持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选题、解题,努力创排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亮相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蹈《瓷影》,取自我们的新创舞剧《唯我青白》,创作者对陶瓷文化巧妙解题,用当代审美呈现青白瓷背后的匠心传承与创意涌动。舞蹈诗画《国色》以古典舞为主要表演形式,选取青花瓷器、茶道竹韵、书画昆曲等中华文化元素。古筝情境音画《如梦令》将舞台情境表演融入古筝音乐会,营造具有写意感的表达空间。音乐诗画《江山竞秀》以中西交融的音乐风格,将一幅描绘祖国青山绿水的视听画卷徐徐展开。
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美学,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核,是这些作品的创作立足点。《只此青绿》是其中的典型。作品以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文物、北宋画家王希孟所创作的《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艺术实践。
《只此青绿》之所以打动人心,“青绿”的角色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根本原因在于创作过程中将人民作为艺术呈现的主体。作品的每个戏剧关键点都由剧中角色“展卷人”的视角推进。台上的展卷人,是王希孟的“观众”;台下的观众,又何尝不是这无垠山河的“展卷人”?《千里江山图》的问篆、唱丝、寻石、淬墨,正是由“展卷人”“织绢人”“磨石人”等平凡劳动者创造的,处处凝结着人民的智慧。舞剧为他们画像,用他们的故事展现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记忆,传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者、传承者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