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如笔作画卷(走进传统村落)(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5-06 05:22:01
浏览

  村子向北面朝鸡公岭山,山体形如雄鸡引吭高歌。清泉从寨子中央泻落而下,一条名唤“大寨水”的溪流贯穿全村。梯田依山而建,田埂顺着山势,画出自然等高线。传统土家族民居错落分布山间,有别于河边的吊脚楼结构,大寨村的土家族传统建筑多为“一”字形三开间的座子屋,一幢幢纯木建造的房屋直接坐落在平地上,巧借地势,互为依存。

  沿石板路拾级而上,于半山腰处穿过一道“龙门”,便是村民杨光和的家。在当地,“龙门”是进入一户人家院子的入户门,和房屋一样纯木打造,古朴又高大。杨光和家的祖宅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村里现存年代最久的房子之一。“土家人建房子,结构精巧,多采用穿斗式木架构,特点是柱子较细较密,沿开间进深方向每列柱子与柱子之间用枋木串接,连成一个整体,不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同时颇为美观。”秀山县住建委村镇科科长颜学勇说。

  群山环抱,仿佛隔绝了喧嚣与时光,大寨村古老的建筑群落,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屹立不倒。这不仅是因为老一辈的人们在建筑布局上顺应地势,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更是充分考虑到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成果。

  山与水的相遇,也发展出瑰丽的民俗文化。大寨村至今仍完好保留着摆手舞、土家织锦、花灯等土家族民间文化艺术。近年来,大寨村整合村内非遗资源建成非遗工坊,举办多期土家织锦培训班,累计培养80余名织娘。村民杨继梅通过一个月的培训学习,现在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我的动作还算不上快,有些手脚麻利的织娘月收入能达到3000元以上。”杨继梅说。

  近年来,秀山县整合资金1.8亿余元,对全县入选的25个中国传统村落实施了“一村一规划一改造”的策略,开发出乡村旅游精品路线6条。这些举措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村民农户增收,同时有效地保护了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如今,秀山县25个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已全面完善,路、水、电、信等基础设施覆盖率100%,卫生厕所普及率97%,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大幅提升,产业兴旺、生活富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6日 17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