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给老工业城市添彩(深阅读)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6-16 22:56:01
浏览

  城市更新如何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辽宁省沈阳市探索一条以保留利用取代大拆大建,以文化赋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以微更新、微改造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纯白的钢结构玻璃连廊,连接起两栋老式红砖建筑,室内植物绿意盎然,高大的书架错落有致……坐落在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的时代文仓城市书房,为市民提供了阅读休闲的公共空间,也成为地标性建筑和网红景点。然而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近乎闲置的旧仓库。这是沈阳市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微更新、微改造提升群众幸福感的一个缩影。

  保护修缮,留住城市独特记忆

  时代文仓城市书房在沈阳东站南侧,这里是原东北贸易部储运局第一仓库——东贸库,始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第一代仓储园区,也是沈阳市现存建设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用仓储建筑群。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和现代仓储物流园区的新建升级,占地17.5万平方米的东贸库渐趋没落。

  “东贸库片区面临的问题是当时大东区城市状况的一个缩影:一方面是厚重的工业基础,一方面是老旧的城区环境。许多在大东区工作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选择在其他区居住。”大东区城建局局长程辉说。

  最简单的方式是一拆了之、平地新建,不少开发商早早盯上了这片区域。

  “建筑就是城市记忆的载体,记录着岁月流淌的痕迹,也是城市独特的魅力。”程辉说,“城市更新,能让人们在新老交替中感受城市发展的脉络,才更有意义。”

  东贸库历史建筑群具有苏式工业建筑特点,兼具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2019年被列入《沈阳市第五批历史建筑初选名单》。2020年初,经专家论证,大东区政府决定保留其中7栋有特色的历史建筑和1条铁路线,产权归政府所有,其余用地用作地产开发,并把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合理再利用作为土地出让条件。

  “我们请来专业设计团队,对片区历史建筑的改造利用和公共服务要素的引入进行设计,每栋历史建筑都有图则,经有关部门严格审批后再按图施工。”华润置地时代之城项目总经理周立阳介绍。

  手工打磨外立面砖墙,除去表面粉色油漆,露出红砖本色;在保留原木桁架结构和承重梁的基础上,贴合原结构新建钢结构和承重梁进行加固;舍弃原仓库屋顶,替换为采光更好的玻璃顶和电动遮阳帘……

  “历史建筑的修缮和改造比新建一栋楼更昂贵,但更有价值。”周立阳说,“新建住宅楼的外立面与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区完美融合,成为项目的点睛之笔。”

  文旅融合,打造新的城市地标

  周六下午,时代文仓城市书房内聚集着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来上自习的学生,共同阅读绘本的家长和孩子,享受周末休闲时光的年轻人……这个由东贸库2号库改造而成的5500平方米综合文化空间里,有10余万册馆藏图书供居民免费浏览、借阅,还会定期举办读书沙龙、讲座、展览等各类文化活动。

  66岁的白巨大在附近居住了20年,他经常白天到书房坐坐,晚上到书房前的城市公园散步。“在家门口就能看书、散步,生活更方便、更幸福了。”白巨大说。

  如何利用好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利用具有城市记忆的文化符号,打造新的城市文化地标,尤有必要。”大东区文旅和广电局局长佟彦慧说。

  以文化赋能提升城市品质,沈阳市深入挖掘工业文化底蕴和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现实需求,依托历史建筑群,融合现代设计、本土文化和服务功能,打造城市书房、剧场等文化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