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红墙间,看老街新潮(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图①:北京市北海团城。
王秀敏摄
图②:小朋友在白塔寺药店体验传统技艺。
方 非摄
西起阜成门、东至景山西街,便是北京阜景历史文化街(以下简称“阜景街”)。这是北京最古老的大街之一,3.8公里长的大街两侧,分布着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北海团城等,其中的妙应寺白塔更是元大都唯一完整的遗存和标志性建筑。
“近年来,我们秉持系统保护理念,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利用,让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有机融合。”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靳真说。
老街变化的背后,浓缩着北京保护利用城市历史景观的持续探索。
修缮保护
让历史记忆可触可感
从阜景街的西端阜成门出发向东,大约300米后向北拐,不远处就是北京鲁迅博物馆。下午3点,博物馆门口依旧排着长队。站在鲁迅故居“老虎尾巴”窗外,北京化工大学学生黄米阳饶有兴味地与同学交流,“在课本中学了不少鲁迅先生的作品,今天实地感受,更有收获”。
向东漫步,拐过几条小胡同,只见白塔矗立,红墙掩映。百米长的白塔寺东夹道上,聚集了不少拍摄婚纱照片、古风写真的人群。退休多年的刘维英平日喜欢“打卡”拍照,“白塔红墙,很有历史感,也很有北京特色”。
“有特色、较完整的历史风貌,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西城区住建委一级调研员、原北京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刘维岩说,“在街区进行提升改造的过程中,我们参考老照片、老档案,走访老居民、老街坊,用好老物件、老材料,尽最大努力还原街区的历史风貌。”
在宫门口东岔胡同,颇具年代感的老物件被嵌入老宅的墙壁,与建筑融为一体。在修缮民居“山花透风”和“博风头”的过程中,指挥部邀请北京市级非遗项目北京砖雕代表性传承人张彦,运用传统技艺,再现建筑的古朴与精巧。经过手绘、上样、手工雕刻等工序,11块砖雕,从图案设计到制作,张彦花了40多天。
“‘修旧如旧’的施工方式成本更高、工期更长,但是只要有利于保护原有风貌,一切都是值得的。”项目实施方、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茹说。
漫步大街,在两侧的井盖、影壁及护栏上,不时可以看到梅花、祥云纹样。“过去,京西门头沟斋堂的煤车由阜成门进城,而‘煤’与‘梅’谐音。因此我们在提升改造时,遵循历史,提炼老街符号,提升景观效果。”刘维岩说。
更新业态
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近传统文化
既可以开方抓药,也可以喝咖啡、尝蛋糕、买文创,具有百余年历史的白塔寺药店,不像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药店。
从白塔寺药店西侧门,走进“耀咖啡”,室内座无虚席。中草药味道夹杂着咖啡香气,氤氲飘向街面,引得不少路人进店一探究竟。
“这几年,中医文化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我们药店打造了这个咖啡馆,主推中医养生茶饮,店名‘耀咖啡’也是‘药咖啡’的谐音。”白塔寺药店连锁有限公司经理张洋介绍,“店内很多饮品都是采用古方古法熬制,这也是我们引来许多顾客的原因。”
与“耀咖啡”一墙之隔的妙应寺(白塔寺),则有不同的文化呈现方式。白塔集章图、“妙应大白”兔儿爷、小塔胸针盲盒……自2021年以来,北京白塔寺管理处相继推出330余种文创产品,光冰箱贴就有珐琅、泥塑、烤瓷等多种材质,还推出了一系列数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