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蝶变 再塑繁华——千年运河书写时代新篇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6-21 07:36:01
浏览

十载蝶变 再塑繁华——千年运河书写时代新篇

  “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谆谆嘱托寓意深远。

  南起浙江,北抵北京,大运河流经8省(市),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申遗成功十年间,沿岸各地坚持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宗旨,造就生机勃勃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让古老的大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

  生态巨变:水质变清风景如画

  仲夏时节,碧波荡漾,杨柳拂岸,位于京杭运河畔的杭州桥西历史文化街区里,游客如织。

十载蝶变 再塑繁华——千年运河书写时代新篇

  2024年6月12日,游客在浙江省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一座石拱桥上游览。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在大运河沿线,曾几何时,污水无序排放,河段遭受严重污染,受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有些河段几度干涸断流。

  “我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喝清澈的运河水,三四十年前,工厂废水、生活污水直排运河,搞得河水发黑发臭。”在桥西生活了70多年的老居民柴选法回忆起那时情景,常常感到心痛。

  这些年来,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和运河沿线省市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干涸的河段重新过水,黑臭的河水逐渐变清。如今,每天都能在家门口看到运河风景,老柴说:“现在的运河越来越美了!”

  在杭州市拱墅区,多年来开展的截污、清淤、雨污分离等系列工程,大大减少了运河的污染源。区城管局河道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范能说,全区对老式楼房实施雨污分离,中心还开展生物治水实验,用河蚌吸附水中富余有机质,“治水真是下了‘绣花功夫’”。

  运河沿线的多座城市经过连续多年的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岸绿、水美、人和、业兴的运河生态重现。2022年4月,在水利部和京津冀鲁4省市联合协调下,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

十载蝶变 再塑繁华——千年运河书写时代新篇

  2024年4月24日,游客在浙江省绍兴市安昌古镇游玩。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这些年,年过花甲的杭州民俗画家吴理人走遍了运河沿线,笔下的民俗画里既有他对昔日运河的回忆,又有今日运河的新貌。“北京通州、天津杨柳青、山东微山湖、江苏扬州邵伯古镇、浙江绍兴安昌古镇……从北到南,我都画过,现在的运河水更清、岸更绿,越来越美,我一画就收不住笔。”吴理人说。

  文脉传承:继往开来传古今

  穿越2500多年历史,蜿蜒近3200公里,大运河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

十载蝶变 再塑繁华——千年运河书写时代新篇

  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和古运河相映成趣(2023年6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正在展出沿线8省(市)的240余件(套)文物,绝大部分为首次展出。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大运河沿线8省(市)共开展超过200项运河考古工作,60余项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其中7处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中国考古学会大运河考古和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林留根说,申遗成功后,运河考古工作持续推进,不断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提供实证。

十载蝶变 再塑繁华——千年运河书写时代新篇

  2024年4月23日,游客在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 徐嘉懿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