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2)
值得关注的是,室内合唱团、交响乐、小剧场话剧、现代舞等艺术形式也成为带动旅游热度、提升旅游品质的重要因素。上海彩虹、厦门爱歌、武汉星河、成都知更等室内合唱团,北京九人话剧、贵州交响乐团等团体或机构,已经是相关艺术垂直细分领域的知名品牌,也成为带动年轻人走进一座城市的引擎。通过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拉动旅游消费,深层次地激发了旅游市场活力,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提升了城市旅游体验。
艺术下沉,满足多元旅游文化需求
从淄博的“火”、天水的“烫”,到哈尔滨的雪花、上海的繁花和泉州的簪花,一座又一座城市的走红都在彰显这样一个事实: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展示更多善意、真诚和温暖,才是真正的“流量密码”。同样,对旅游演艺来说,只有深度了解游客需求,才能有效赋能事关美好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面向游客的文化产品不仅要展现特色,更要明确定位。因为场景不同,旅游演艺跟普通剧场演出有着不同的产品定位。如果国外游客到北京旅游想看京剧,武戏《大闹天宫》可能效果更好;外地游客到河南看豫剧,讲述杨家将故事的《穆桂英挂帅》应该会赢得满堂彩。这意味着,面向旅游的艺术作品在创作初期,就要把作品特色和游客需求的对接考虑周全。假如一处文化遗产想要引入戏曲表演以拓展游览维度,不妨安排一段与建筑匹配的折子戏,再增加戏服试穿、脸谱扮相等环节,增强游客的体验感,进而更好融合艺术与游览。
因地制宜构建旅游新场景,培育艺术新空间。当前,街区、商圈等也成为旅游演艺新空间。开心麻花在上海瑞虹天地月亮湾演出的《疯狂理发店》,将剧场布置在商场中,舞台不再是悬置于高台之上的“镜框”,而是连通观众席,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演出过程中,观众成为剧情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多版本结局让观众的选择能够影响故事走向。“商场中的戏剧”不仅把演出活动送到观众身边,成为触手可及的文化项目,也带给游客文化新体验。北京王府井、上海淮海路、成都春熙路等商业街区,北京南锣鼓巷、后海、大栅栏等历史文化街区,都星罗棋布着小而美的非遗展示、艺术展览;北京的国贸、燕莎、华贸,广州的环市东路、北京路等商圈,聚集了包括电影院、小剧场、剧本秀等在内的文化艺术休闲业态,吸引越来越多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特别是年轻客群的到访。艺术与旅游融合发展,还可以盘活城市闲置空间,焕新古建筑,让“上楼看好戏,下楼喝咖啡”成为美好生活体验。新型演艺空间与商业空间、生活空间等有机结合,降低了人们进入艺术的心理门槛,将观演从“专门去看”变成“随时体验”。
当下,越来越多年轻人进入文化、艺术、旅游和休闲领域创新创业,以智慧和创意重构旅游场景。政府部门、旅游机构以及学术界也在及时对这些新的旅游动向和趋势做跟踪研究,挖掘旅游潜力。这些努力都展现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广阔前景。
艺术,正是人文与人情的最佳载体。和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等旅游资源一样,艺术赋能的品质生活也是城市旅游业的关键竞争力。期待艺术工作者和旅游从业者携起手来,坚持守正创新、融合发展,推出更多优秀艺术作品和优质旅游产品,让艺术和旅游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作者为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9日 20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