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作舟、“融”为帆 共促中国—东盟民心相通乘风远航
在中国同世界交往史上,“下南洋”是颇为丰富生动的一个段落。20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拉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交往的序幕。“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绽放出亚洲文化兼收并蓄、万物并育的独特气质。跨越历史长河,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硕果盈枝。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人民网“文化丝路”摄制组前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两国,聆听相知相亲、互融互通的动人故事,见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人文交流新图景徐徐展卷。
“弦歌不辍”
多元文化培育丝路英才
“我会打篮球。”“你会游泳吗?”雅加达一所职业中学的教室里,印尼中文教师舒伟雅正带领学生们朗读新学的词汇。该校校长里法特(Rifat)一语道出中文课受欢迎的原因:“雅加达有很多中资企业,我们重视中文课,因为这能让学生们毕业后更有就业优势。”
近年来,东南亚学中文、说中文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亦不断深化,成果斐然。
目前,中国已与东盟职业院校开展了至少70个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和2个教师联合培养项目,组成了19个职业教育联盟,还建立了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平台,为各国职业教育从业者提供了分享经验、切磋技能的机会,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注入动力。
教育关乎未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教育合作逐渐深入,展现出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新气象。
2016年2月,中国高校设立的第一所海外分校——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正式迎来首批新生。多年来,该校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5月23日,马来西亚雪邦沙叻丁宜,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图书馆内,学生们正在自习。人民网记者 赵晨摄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副校长张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个人成绩,也致力于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了解不同的文化,“我们鼓励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去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尤其是不同的节庆活动,增进了解与认知,做到互鉴与互赏。”
“双向奔赴”
文旅相生尽显开放活力
“距离已不是问题,这条线把我们连在一起……”雅加达开往万隆的列车里,印尼音乐人邱烈丰再次唱起自己为雅万高铁而作的《向前行 把梦实现》。
这首中印尼双语歌曲唱出了印尼民众的心声。雅万高铁是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开通运营9个月已累计发送旅客超400万人次,为印尼的发展注入了加速度。
5月26日,印尼雅加达哈利姆站候车大厅,乘客与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模型合影。人民网记者 李佳摄
行走在雅加达街头,也许还会听到更为熟悉的旋律——《一路生花》《后来遇见他》《都怪我》等中国流行歌曲在东南亚走红;由《一路生花》改编的印尼语歌曲“Mimpi”,在当地音乐平台的播放量已经超过5000万次。
文艺往往可以超越国别、种族、语言,成为建立人文连接的最佳方式。来自中国的文艺作品受到东南亚人民的喜爱,为“文化丝路”带来全新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