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勤身健的美好丰富生活(2)
我告诉他,我多少有点童子功。上世纪80年代初,电影《少林寺》上映,一下子引发了各地青少年的习武高潮。那时候我刚上初中,脑子一热,就报名参加了武术队。这个武术队就设立在我们中学内,教练姓黄,他是上海人,早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黄老师曾经在上海师从武术家蔡鸿祥,蔡鸿祥又是著名武术家蔡龙云的师弟。
黄教练同时也是我们的语文教师,他本人可谓文武双全。我看电影《少林寺》觉得武术拳脚打起来特别潇洒好看,可真入了这个行,才知道练武术是非常艰苦的事,需要水滴石穿的磨炼和艰苦卓绝的意志,才能成为一个高手。
当时,我虽然是在课余参加武术队的训练,但每天的训练强度很高。早晚两个时段,每一时段两个小时,高强度的训练加起来有四个小时。我们都是从蹲马步、冲拳、踢腿等基本功开始练习。一年之后才能开始练习套路和器械。先是练习组合拳,再学习整套的长拳、南拳、通背拳等套路。
我喜欢广东南拳,可能和看了邱建国主演的《南拳王》有关。我们也练习武术器械,我比较喜欢单刀和长枪,黄老师就教我这两样。软器械里我练习过绳镖。此外,我比较擅长腿法,我的腿法又快、又狠,弹跳力好。上了高中,我又练习拳击和散打,增强武术对抗性。高中毕业时,六年下来,我的身体明显变得强壮,行动也变得敏捷。
在我们武术队,很多同学都拿到过国家级武术比赛的金银牌。我是比较一般的业余运动员,黄老师看出来,我志不在此,就鼓励我多多写作,把我作为二线队员。果然,后来我上了大学、读起了中文系,体育爱好也改踢球了,担当后卫或者守门员。上大学后偶尔练习拳击、散打,明眼人能看出我的底子还在。
黄老师后来回到了上海,仍旧教孩子们学文习武。2016年夏天,我参加上海书展期间,去探望了年近八旬的黄老师。黄老师见到我这个徒弟很高兴,他早就穿好了对襟练功服,将他珍藏多年的武术器械全部拿出来,摆了满满一屋子。那些长刀、短刃、明器、暗器,加起来有上百件,令我目不暇接,兴奋不已。
我们师徒二人来到他家楼下花园摆拍。他一下拉开一个弓步,将关羽耍的青龙偃月刀往天空中一横,单手将大刀举在头顶呈四十五度,长达几分钟。这是很难的动作,因为那柄青龙偃月刀特别重。接下来,他让我练。我一个弓步,将青龙偃月刀往脑袋上方一举,可几秒钟之后,那大刀就落了下来,我躲开来,咔嚓一下砸到地上了。我这时年四十多岁的徒弟,和年近八十岁的师父比,功夫还是差了很远。
2019年,黄老师八十大寿。我想我应该写一本武侠小说,献给黄老师,用以祝寿才好。于是,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把偶然浮现在脑子里的武侠灵感,记在一个笔记本里,慢慢酝酿,成熟了就写出来。最终,我在2020年写出了短篇小说集《十侠》。我写短篇小说的时候,喜欢一组组来写,有一种图谱式的组合,就像当年练习拳法一样。
在少年时期练过武术,使我受益终生。我后来做任何事都很有耐力,也比较坚定。比如我在写作时,就很有耐心,保持着充沛的精力。我很怀念那六年的武术训练,特别是练得不好被教练教训的时候,他会提醒我——我做得还不好,要坚强起来、完善起来、强大起来。中华武术是国粹,它不仅能够磨炼一个人的筋骨,还能锻造一个人的坚强意志,这是我很多年以后才真正体会到的。
到如今,我写小说有近四十年的时间了。我不喜欢重复,就经常换换写作的题材,左手写当代,右手写历史,以后还想写写科幻,这能让我保持写作的浓厚兴致,让读者也感到新鲜。因为武术教会我,最精彩的招式总是下一个。
力量举圆了我的少年梦
陶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