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涌动蓬勃生命力的轴线(人文对话)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8-18 06:23:01
浏览

一条涌动蓬勃生命力的轴线(人文对话)

 

  钟楼外景。
  国家文物局供图

 

一条涌动蓬勃生命力的轴线(人文对话)

 

  北京中轴线鸟瞰。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北京中轴线体现了怎样的人文内涵?这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又如何绽放时代光彩?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文本团队负责人吕舟,山东大学教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姜波,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张利芳。

  集合中国古典城市规划设计大观

  记者:中国古代城市营建中,中轴意识由何而来?

  吕舟:“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记载西周时期的制度,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影响深远的著作,它提出的都城规划和布局思想被认为是理想王城范式。

  姜波: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模式以《周礼·考工记》为发端,至曹魏邺城和汉魏洛阳城而初具轴线布局之雏形,到隋唐长安城始成规矩方正、中轴对称的城市模式;迨及元明清三代之都城——北京城,遂成中国古典城市规划设计之大观。

  张利芳:“中”的意识来源于古人对天地宇宙的观察、探索而形成的一套时空哲学。“中”最初来源于观象授时,地中测影,绳以经纬,并衍生出四方、四时、十二辰。由此可见,确定“中”才能规划出整个宇宙,整个时空宇宙由“中”统领。这套理论形成后,古人又用来指导社会运行。这是择中立国、择中立都、择中而治观念的哲学逻辑。

  记者:北京中轴线的营建,基于什么考虑?

  吕舟:1267年忽必烈在营建其新的都城——大都(北京的前身)时,创新性地筑中心台,标记都城的中心点,再根据周礼的都城制度,布局中轴线建筑群“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功能内容,在继承传统都城中轴线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创新性的城市形态。

  随着对北京西北部水系的疏浚、整理,连接富庶南方的大运河直接与中心台附近的湖泊积水潭相连,这使得位于皇宫北部的“后市”得到了极大繁荣并延续至今。

  于是,13世纪新建成的元大都,在城市中心部分形成了如此景观:登上高高矗立的中心台,侧畔是高楼矗立,南望是大运河码头形成的市场,市场与积水潭、大运河水系的粼粼波光相互辉映,更显得繁荣热闹;通过跨越运河的万宁桥,市场之南则是辉煌壮丽的皇宫,皇宫南侧是中央衙署;再南是大都城正南门——丽正门。在中心建筑群两侧,规划整齐的棋盘状街巷,太庙、社稷坛等重要建筑,分别位于城市的东西两侧,与中央建筑群交相呼应。由中心台、市场、桥梁、皇宫、朝廷衙署和城门构成的中心建筑群,就构成了今天北京中轴线建筑群最初的形态。

  张利芳:在考古发现中,一些数字也充分体现了中轴线的设计考量。2022年8—9月考古发现的永定门内中轴居中石路,其宽度为4.8米,即清尺一丈五尺。先农坛东外坛门先农门和东内坛门东天门的中间门道,均为国家行祭祀礼仪时的行进线路,其宽度也为4.8米。根据测量,正阳门至天桥距离为1.6公里,天桥至永定门距离也是1.6公里,均合清尺五百丈。档案中也有记载,天桥至永定门石路长五百丈,正阳桥南至天桥北居中石路长四百一十九丈二尺,若以正阳门城楼计算,则正阳门到天桥间的石路长度也是五百丈。上述尺度不是随意为之,均是都城空间设计时所运用的象数思想的折射。

  具有历史完整性、延续性

  记者:北京中轴线经历了哪些历史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