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盈时,千里共婵娟(文化中国行)(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9-17 06:17:01
浏览

  张旸介绍,近似计算下“朔望月”与“恒星月”的最小公倍数即答案,大概是每隔14个月天空就会出现一次标准的“超级月亮”。不过对公众而言,相差半天、一天观察月亮,并没有肉眼可见的显著区别,因此将近地点附近一天内的满月都算作“超级月亮”,这就导致我们听说的“超级月亮”出现得有点频繁。

  比如今年,就会有4次“超级月亮”,分别是8月20日、9月18日、10月17日和11月16日。其中,最受到人们关注的便是9月18日,也就是农历八月十六的满月。“中秋与超级月亮的‘牵手’,从概率上说也要十几年一遇。”在张旸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对月亮情有独钟,中秋时节更讲究“花好月圆人团圆”,因此今年的中秋节尤其值得赏月。

  这样寄托着美好期盼的“超级月亮”,要如何欣赏和观测呢?

  “最好在傍晚时分,在地势较为开阔的场所观赏。此时月亮刚刚升起,看上去会显得更大,初升的满月,颜色略偏红黄,当月亮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会逐渐变成白色。”张旸建议,欣赏满月不需要专业设备,裸眼即可。如使用小型望远镜,则可以看清月面上的细节,别有趣味。摄影爱好者也可以抓住好机会,“借景”当地标志性建筑或人文景观进行创作拍摄。

  

  南京大学天文协会

  银轮共赏话科普

  本报记者  白光迪

  “第一次这么清晰观看月亮,太震撼了。”中秋临近,不少人聚集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草坪上,利用南京大学天文协会的天文望远镜观测月亮。观测前,天文协会的同学在草坪上搭设投影,先为大家上了一堂科普课。大一新生高士景来自内蒙古巴彦淖尔,在草原上月亮没少看,可今天第一次近距离欣赏月亮,仍然很激动。

  这是南大天文协会连续第十年举办中秋观月活动。

  “我们希望以中秋传统佳节为契机,让更多人了解月球,爱上天文。”南京大学天文协会副会长李佳闻说,他与天文结缘也是因为观月。初中时,父亲送给他一台天文望远镜,当他将镜头对准熟悉的月亮时,内心被穿越几十万公里的景象所震撼,“我看到了,被震撼了,就爱上了”。

  观月观的是什么?

  有人看到宇宙的玄妙、有人欣赏文学的浪漫,还有人找到美术的灵感。

  “越深入了解,我越能发现天文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找到不少乐趣。”李佳闻说,他现在所学为新闻专业,擅长结合历史和传统文化向大众讲述天文。例如:节气与天文密不可分,流星、哈雷彗星都曾在古籍和诗歌中有所记载,李佳闻上学期就以先秦时期的流星作为主题为同学们授课。

  天文协会目前吸引了不同专业的学子加入。“总是喜欢抬头看看星星,想象宇宙的样子。”“天文让我有了一种豁达,相比于宇宙万物,当前的烦恼不值一提。”……说起爱上天文的原因,每个同学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南京大学天文协会会长薛靖航介绍,下一步,天文协会准备打造“街边天文”,将天文的美好带给更多人,不仅将望远镜留在校内,还要将望远镜搬到公园、路口。“每个人都会对星空、宇宙充满好奇,将望远镜摆到人流量更大的地方,把璀璨星河‘搬’到大家眼前,让更多人亲眼欣赏我们的宇宙。”

  “这款望远镜比较特殊,目镜在前部,要直身观测。”中秋观月活动现场,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刘慧根正在指导同学使用望远镜。

  刘慧根本科期间也是南京大学天文协会的成员,20年后又成为协会的指导老师。刘慧根回忆,当年社团活动以理论为主,一块黑板,大家便开始天马行空漫谈,究其原因是没有合适的设备,当时天文望远镜只有1副,能够熟练掌握天文望远镜操作的同学只有1名,而校外活动也都是以答题为主的天文比赛。现在不同了,天文协会有专业天文望远镜6副,社团核心会员均掌握操作使用方法,活动更多是以实地观测调研为主,在人员规模、活动形式、设备器材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