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寨风韵(大地风华·走进古村落)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9-18 08:00:01
浏览

  小青瓦、老木屋、三合院、石板路……刚走进金鸡水地界,首先迎接我的是一连串热情的鸡鸣声。“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坐落在贵州桐梓县高桥镇的金鸡水古寨,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当地文昌戏又被列入贵州省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真个是一路金鸡高唱,声名远播,吸引了山外的游客纷至沓来。我们从桐梓县城驱车到达金鸡水古寨时,晨曦刚刚露头,已见十多个美术生散布在房前屋后、院落田陌,支起画架,专注写生。院坝里,游客们或在赏景品茶,或在展臂扩胸,享受着金鸡水古寨的古朴与幽静。

  炊烟青淡,袅袅化入晨光。鸡犬相闻之间,金鸡水一派安宁祥和。

  金鸡水因为所在的山地势如金鸡高昂而得名。又有一种说法是,若干年前的某天清晨,一片松林溪边,突然出现一只斑斓锦鸡,在那里昂首高歌,引得大山百鸟争鸣、群鸡合唱,于是村民便将这地方叫作金鸡水。

  晨起行走村寨,放眼望去,身前身后,一座座沿山而建的青瓦老木屋错落有致。在金秋的朝阳下,老屋与鸡鸣犬吠、老人稚童还有游客一道,散发出家的安宁与温馨。院坝边,菜园里,瓜藤蔓延,豆架林立。火红的辣椒、金黄的苞谷、碧绿的豆角、亮紫的长茄,默不作声却光彩夺目,逗得蜂舞蝶绕。每户老宅的厨房门口都蹲着一口大石缸,缸壁纹饰优美而古朴,缸里的山泉水清湛,舀一瓢还没饮下,已觉沁人心脾。石缸旁的老磨,錾路同样古拙。

  年过八旬的村民杨如修指着对面的密林如数家珍:山林遮挡的沟沟塆塆里,隐藏着几百亩旱涝保收的好田土,即便是村子人口最多的时候,每年打下的粮食养活全村也绰绰有余。杨如修的祖上是从邻镇花秋迁来的,扎根此地至今已两百多年、十好几代,光他家一脉便已繁衍儿孙四十多人。

  先辈留下的这片基业,在今天的金鸡水人手里,焕发出了新光彩。杨如修老人年事虽高,记忆力却奇好,为我们细数村子的发展变化。这些年来,村民们越发认识到老宅古院的珍贵价值。村里委托专业设计规划单位编制了村子的保护发展规划,村民们从金鸡水的整体风貌、非物质文化、村域自然与人文资源等方方面面入手,参与到保护之中。家家户户更是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来。今日的金鸡水,村庄整洁、公路通达、自来水普及,通信信号覆盖和供电可靠率俱佳,且不失古寨风韵。

  说话间,一位头发花白的壮汉走来。他叫杨先敖,是专门来知会乡邻跟游客们今晚看文昌戏的。既不过年,又不过节,怎么想到今晚演出?见我不解,高门大嗓的木匠杨先敖笑道:“为了答谢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呀!”

  文昌戏,作为岁时节令、喜庆聚会等场合表演的乡间传统戏种,在娱乐方式无比丰富的今天,能做到历经悠久岁月、至今仍在金鸡水乃至县内外风生水起,其魅力究竟何在?这也正是我想要解开的谜团。

  天刚擦黑,几沟几塆的乡亲们就过节似的邀约着,从田坎,从河堤,从村道,陆陆续续来到约好的那户人家家里,围坐在白天才翻晒了苞谷的院坝里。大伙自觉留出了堂屋门口那块七八个簸箕大的“舞台”,院坝不够坐,后来者就上了转角楼。白天阒然的山村,这会儿人头攒动。老人们精神矍铄,满脸喜色,小孩们伸长脖子,眼巴巴探望着紧闭的堂屋大门,我也生怕没了座位,早早坐在了院坎上。

  “当——”一声净场锣响,喧腾的院坝顿时哑静,鸦雀无声。紧接着,“咚咚锵锵”,一阵紧锣密鼓中,堂屋正门大开,四名彩妆武士,手舞四面牙旗,庄严威武,清道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