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醉古法 传承绝技(非遗焕彩新时代)(2)
乍看没有多大区别的几件瓷器,在放大镜下却展现出不同的面貌,有的颜色单调死板,有的色彩层次分明,犹如深夜星空闪耀。“这就是天然材料古法柴烧和现代化工材料电烧的区别。”伍映方说。
复烧出蛋壳黑陶后,伍映方不断钻研,提升技艺:把黑陶烧制温度从600°C—900°C提高到1000°C—1250°C,使其无釉而产生釉面光泽,达到瓷化程度,成为无釉黑瓷;通过简化10余道工序,将黑釉瓷的烧制温差控制在10°C以内,大大提高了柴烧黑釉瓷的烧成率。
伍映方的黑釉瓷和无釉黑瓷作品不仅做工精细,而且品种多样:黑定铁锈斑、木叶天目、剪纸贴花、虎斑玳瑁……由于窑变的天然性,每一窑产出的精品寥寥无几。伍映方身边常备一把小锤子,每一窑出炉后,他便将不满意的产品全部敲碎。即使有人愿出高价让他“手下留器”,伍映方也绝不动心。在他的艺术世界里,成不了精品,就没有保留的价值,更不可作为商品流出。
有人劝他用气窑和电窑进行流水线生产,扩大产量,提高营收。伍映方却严守古法,坚持手作、柴烧,这是当初自己做靖窑的初衷,也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
2017年,伍映方被评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靖安黑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他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江西省“非遗匠心奖”等荣誉。
在创建靖窑品牌的过程中,靖安县给予大力支持,帮助伍映方扩大窑址,推动靖窑示范基地建设和黑陶文化研究、传承。
薪火相传
“啪啪……”一块陶泥摔在拉坯机上,随着双脚有节奏地踩动,泥坯顺着伍士的手向上生长,逐渐成型。伍映方看着大儿子伍士,眼神中满是欣慰。
“父亲是我心中的‘巨人’。复烧黑陶经历了那么多困难,父亲从未放弃,一点点靠近成功。”伍士说,“虽然父亲从未要求我回来继承技艺,但在潜移默化之下,我也喜欢上了陶瓷。”2018年,伍士考上当地公务员,后来却放弃了机会,回到靖窑工作。如今,他已是靖安县黑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伍士指着旁边正在拉坯的年轻人介绍:“这是我弟弟伍超,他从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陶瓷绘画专业毕业后,也回来加入传承队伍。”
“这不是我的魅力,是传统技艺的魅力。”伍映方笑道。
非遗是珍贵的文化宝藏,可是在现代社会,不少传统技艺逐渐走向消亡。伍映方认为,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迫在眉睫。他参与制定了传统黑陶、黑釉瓷、无釉黑瓷、传统砖制阶梯窑、传统砖制龙窑5个省级标准,为非遗技艺保护建立规范文档。他还创办非遗展馆和黑色陶瓷体验室,集传统陶瓷制作技艺研究、传承、体验于一体,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陶瓷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
“这么轻、这么薄,中国文化真是太奇妙了!”2023年7月,两名马达加斯加姑娘慕名来到靖窑,琳琅满目的黑陶作品让她们赞不绝口。伍映方带她们体验拉坯,看着一团团陶泥在手中变成优美的造型,她们真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妙趣。
“制陶界有句话,‘3年出一个状元,10年出一个窑火师’。直到我走进靖窑学习黑陶,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含义。”2016年暑假,北京女孩殷桃在父母带领下来到靖窑研学体验,一下子爱上了这门传统技艺,之后每逢暑假就过来学习。现在,她已经能独立制作出黑陶和黑釉瓷作品。“我打算报考艺术类专业,希望继续在陶瓷领域深耕,将来更好地传承发扬这份技艺。”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黑陶、喜爱黑陶,伍映方以靖窑陶瓷坊为主体申报江西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为五湖四海的学员传授黑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