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时代之美与艺术之美交相辉映(2)
经典美术作品具有穿越时间、震撼人心的力量,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冯法祀的《刘胡兰就义》等作品,用饱满的激情绘写革命历史、时代精神、英雄形象,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这些作品不仅在美术馆、博物馆展出,还进入课本,用美育的力量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主题性美术创作,涌现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比如,在“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创作工程”等活动中,美院师生都成为重要的创作主力。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老一辈艺术家就积极投入国家形象的造型、设计之中。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之际,周令钊、陈若菊共同绘制完成了天安门城楼的第一幅毛主席像;彦涵、刘开渠、董希文等人共同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美术创作;张仃、张光宇、周令钊等人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标识、群众游行彩车、国家奖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标识设计……如今,在国家的许多重大活动中,美术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会场的整体造型以“巍巍巨轮”为主题,将天安门城楼、长安街、中轴线与广场进行一体化设计,以红色、黄色、绿色为主色调,七万多张座椅的平面布局,配合着富于动感的海浪纹样花坛,从空中俯瞰,形成一个巨轮启航、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视觉形象。整体设计展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彰显了百年大党的豪迈和自信。
飘逸的汉字“冬”幻化成冬奥会运动员灵动矫健的身姿,蓝色为主色调,配合冰雪的明亮纯洁,充满着激情、青春与活力,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以优美、醒目的形象,向全世界传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奖牌、图标、吉祥物、颁奖礼仪服装、引导标识等设计,都体现了古典、民族与现代交融的艺术风格,深受世界各国运动员和观众好评。
经典的艺术创作,坚守文化根脉,弘扬民族精神,让人们在对中华美学的深刻体验中,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创造反映新时代中国风貌、促进美好生活的精神文明成果。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外延不断拓展,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传统门类,也包含装置、影像和数字媒体艺术,还涉及艺术设计、公共艺术、文化创意等领域。美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虎年春晚零点后的节目《忆江南》大年初一火出圈,迅速冲上热搜——跨越600多年的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作为节目背景徐徐展开,山水浓淡重叠,树石疏密错落,层次千变万化,为画中的渔夫、樵夫、行者、读书人营造出超然的山水之境,让观众沉浸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之中。创意与创作团队历经一个月,结合CG特效手段,共绘制大小画幅山水元素252幅,生动展现了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2024年龙年春晚创意节目《年锦》,通过“图案+空间+视觉特效”的现代艺术手段,将汉、唐、宋、明四个朝代的传统纹样,运用数字技术重新演绎,为观众奉上了一场视觉盛宴,向大众呈现了中华美学的深厚底蕴,也展示了传统美学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