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怀抱的村庄(大地风华·走进古村落)
天空泼洒着热浪,离村口不远的地方,一棵古老的梨树正懒洋洋地靠在院墙上,身上密密麻麻的果子圆溜溜的,是青海人喜食的软梨。我的祖母曾不止一次,在冬天把冻得黑黢黢的软梨放在床头,催促我连同冰碴子一起吞下,治疗我常犯的咳嗽。
暑热季节,村子里静悄悄的,空气里弥漫着花香、树香、果香,听得见玉米拔节时的喘气声。走进另一条巷子,土黄色的院墙一座挨着一座,墙头上伸出的枝叶沉甸甸地垂在墙上、落在地上。走近一瞧,还是软梨。
这个村子,干吗不直接叫梨村,非得叫下刘屯村?
在县上工作的玉兰笑了:若是按这个起村名,贵德县的村子,怕是哪个都得叫梨村了,分也分不清。
下刘屯村,地处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传统作物是冬小麦。除了种地,村民们还兼顾养殖业,近年也曾试种樱桃、小西红柿等。梨树遍布每家每户,产量不大。以往,软梨很受欢迎,早上拉一架子车去附近工地,一天就卖完了。现在水果品种丰富,软梨销路不如以往。然而,下刘屯村人是勤劳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给了他们安稳的生活。现在的青壮年里,不少男人是优秀的钢筋工、瓦工,女人则擅长粉刷,收入来源多样。
走至大院前,一棵梨树在大门旁悄然而立,一侧的树冠结着一串串青中见黄的长把梨。这也是贵德特产,口感香甜,汁多肉细。院内,阳光灿烂,坐北朝南的三间木屋为明代建筑,榫卯结构,端庄简朴。檐上木雕玲珑,窗为菱形木格,窗下青石雕刻,自然古色。堂屋宽敞明亮,阶下花草繁多,梨树、杏树、艾蒿、菊花相互纠缠,中间还挤着一株诱人的西红柿。雅与古,源自历史悠久的建筑风格,也是一种从容、悠然心态下的生活方式。
几百年来,许多外来手艺人带来了皮影、刺绣、绘画、戏曲。石匠、毡匠、靴匠、制作面具的民间艺术家活跃在村子里,使下刘屯充溢着艺术趣味。
我们见到了老画家崔吉寿。他从11岁起师从自己的叔叔,因聪颖好学、刻苦努力,在这一带颇有名气。他为古建筑和百姓家的门户画装饰,所绘山水人物、吉祥图案、小鸟花卉,色彩清淡、配色柔和、线条优美,深受当地人喜爱。
交谈中,老人家拿出收藏的画作供我们一一欣赏,画中天宫寿星、麒麟送子、秀气的仙女、灵敏的顽童、温顺的梅花鹿,无不透出老画家的功夫。另有两个做工细腻的托盘,正反两面均有图案,一为牡丹、麒麟,一为双龙、麒麟,是老画家76岁的作品,专门留给两个孙子的。只可惜目前村中年轻后辈学画者少,只有两位人到中年的侄子尚在潜心作画学习。
老画家的儿子也没有学画。他说,他小时候父亲照他的模样亲手制作了一个面具。待他为我们从一堆杂物里搜寻出来,掸过灰尘,一件眉眼俊秀、笑口常开、两颊红彤彤的艺术品露出天真活泼之态,令人爱不释手。问他为什么不学画画,他说,太麻烦。就拿父亲做的这个面具来说,做模具、铺宣纸、勾图、上色、刷浆,一层又一层,直到一分钱硬币的厚度,工序复杂,消耗时间。为保持色泽鲜艳、历久如初,还得用珍贵的天然矿石等做颜料。但是,谈起父亲的画作,他很自豪,并想为父亲编辑出版一本画册。村上每年要举行正月社火,他也是回回参与。下刘屯的社火在这一带是很有名气的,不过社火表演需要凑够108个人,村里人手不够时,还要动员放寒假的大学生参加。
在我们的鼓动下,老画家的儿子唱了一段社火曲调。随着歌声飘扬,在座的人们无不受到感染,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再次环顾老画家的小院,发现房后的院墙上还分别绘有一幅菊花、一幅荷花。菊花鲜亮,无浮华之气;荷花温柔,飘逸曼妙。画旁一棵鲜润有神的石榴树开着橘红色的小花,画下一串连着根蔓的小南瓜无忧无虑地躺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