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新韵·传承致远”主题活动暨《国学备览精编》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
人民网北京11月30日电 (记者刘微)古老的《诗经》、深邃的《论语》、宏伟的《史记》、优美的唐诗宋词……众多经典之作如同璀璨的星辰,承载着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智慧与哲思。11月29日,“古典新韵·传承致远”主题活动暨《国学备览精编》新书发布会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魏崇发表致辞。人民网记者 任峰涛摄
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研究院院长、《国学备览精编》作者尹小林做主题分享。人民网记者 任峰涛摄
《国学备览精编》策划汪晓京女士向中关村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钟莉女士赠书。人民网记者任峰涛摄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魏崇在致辞时表示,典籍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做好古籍整理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国学备览精编》的书单既保留了传统的经史子集经典,也独具慧眼地选择了一些影响很大的蒙学书籍,以及小众但很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典籍,是值得向大家推荐的一部国学普及读本。”
在主题分享环节,该书作者尹小林介绍了《国学备览精编》这套书的编撰过程。“何谓‘国学’?本质上讲都是‘学’,是我们的学问、学术。这套书不仅有序、有类,同时有位,我们不是把这些经典罗列出来,让大家自己选,而是把经典排出来让大家看到彼此之间的关系。”尹小林说。
在现代,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周绚隆表示,传统文化是当代文化重要的支撑和构成部分,尤其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延续的价值观和艺术审美,我们这一代出版人,有责任做好传统文化的推广与普及,做好这份守护与坚守的工作。
“精编者择其精要,缩而编之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杜晓勤在贺信中表示,此次的《国学备览精编》达到了把经典变“薄”的目的,但又不失其基本脉络,能借以窥其全貌,是一项创新之举。
活动现场,多位学者专家还通过圆桌交流,展开深入研讨,探索国学在当代社会的无限可能,让蕴藏于古典之中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古典与经典”圆桌论坛。人民网记者 任峰涛摄
第一场圆桌论坛以“古典与经典”为主题。如何让国学更好走进每一位老百姓的内心?如何从专业角度去理解国学,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曹立波表示,从中国古代文学的角度来讲,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经典,如何把古代与当代,书籍与课堂、学生结合起来非常重要;中华书局编审刘尚慈结合自身经历表示,对于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研究者来说,在语言学上下功夫是最重要的基础;中央编译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和龑表示,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古典文献的整理经历了多个阶段,做学问,一定要精益求精,要真正把传统文化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刘伟见表示,四书里的《大学》告诉我们,正心、诚意、致知、修身、齐家,内在的天地是你的身心意志,外在的天地是家国天下,所以读《大学》,定其规模,接着读《论语》,定其本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