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乡村文化 激活乡村全面振兴“一池春水”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12-20 13:46:01
浏览

在海南毛纳村,黎锦织娘巧手“绣”出美好生活;在江西篁岭村,徽派古民居让游客流连忘返;在贵州榕江县,“村超”的“国际范儿”越来越足……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刘京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繁荣乡村文化,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真正做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中国文联等组织开展“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系列活动,策划推出上百项地方特色浓郁、农民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体育活动。

“舞台为农民而建,农民是主角、主演、主力。优秀的乡村文化能够提振精气神,增强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杨东霞说。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空间的作用,加快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健全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农家书屋、乡村文化礼堂等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让广大农村居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数据显示,2023年末,超过91%的乡镇有文化站,超过71%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目前全国所有行政村都有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为繁荣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因地制宜发展文旅新业态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吉林韩屯村,冬季的寒冷挡不住游客的热情,松花江畔的雾凇晶莹剔透,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韩屯村依靠当地的自然雾凇冰雪资源和满族民俗文化发展旅游产业,独特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广袤的乡村大地蕴藏着各具特色的文旅资源。“不仅要加强历史文化传承,让乡村保留本真的样貌。更要用创意激活乡村文化,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刘京晶说。

今年11月,云南阿者科村、福建官洋村、湖南十八洞村、四川桃坪村、安徽小岗村、浙江溪头村、山东烟墩角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这7个乡村跨越东、中、西部,在地域、文化、发展模式上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充分反映了中国乡村文旅发展成就。

乡村文旅,不仅满足着人们对于“诗和远方”的向往,也日益成为推动乡村“蝶变”的新引擎。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乡村旅游分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为22.48亿,同比增加15.5%;接待总收入为1.32万亿,同比增加9.8%。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乡村地区丰富的农耕文化、非遗项目、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日益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发展乡村旅游也日益成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展现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重要方式。

“当前,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认为,要充分吸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经验,从相对固定、静态、单一的陈列展示转变为可看、可听、可感的动态传播,有效激发发展潜能,最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