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型邮轮稳步起航(一线调研)(4)
建造大型邮轮,难点不在于单个工艺、设备,而在于对复杂系统的集成。这一点在舾装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对传统的造船模式提出了挑战。
为解决全船1000多台套系统和设备、200公里管道系统和4200公里电缆交叉重叠的工艺工序问题,为协调峰值近4000人的在船作业,外高桥造船专门搭建了数智化平台,实现设计、采购、物流、计划、建造、完工、质量管理等环节的线上应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共享、协同管理。
电缆敷设进度可视,物资采购信息自动发送,完工情况在线填写……通过手机应用进入平台,当前待处理和完成后关闭的工作清晰罗列。“现场人员接入平台,出现的问题可以在线填写、实时反馈,沟通效率更高。如果问题没有及时解决,系统则会提示拥有更高权限的管理人员介入处理。”陈剑威介绍。
“没有信息化系统支撑前,只能通过电话、邮件等沟通,效率低,还容易出现遗漏,特别是既需要协调上百家供应商,又需要协调成千上万道工序,更难以保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在外高桥造船信息部副部长王焰看来,通过实现管理的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和风险。
“公司此前的管理系统,无法适应大型邮轮的建造需求。我们也想过从海外引进新系统,但没有成功。”陈刚说,如果不是当时狠下心决定自己研发,也无法形成如今对复杂工程项目的信息化、数字化响应能力。
设施之优——
“把豪华酒店搬到船上来”
与货船及普通客船不同,大型邮轮具有“船舶+酒店+娱乐”的交叉化、定制化产品属性。给乘客带来多元选择和良好体验,是大型邮轮的价值和竞争力所在。“把豪华酒店搬到船上来。”这是外高桥造船生产总监兼内装工程部部长吴晓源的思路。
降低噪声是第一步。对于邮轮来说,噪声控制是与重量控制同等重要的难题。“我们在全船设置了1400多个监测点,确保不会发生明显的噪声污染。”吴晓源介绍,由于船舶在海上航行,风浪不可避免,所以要确保船体摇晃过程中不会带来额外的噪声。“比如,在壁板和天花板的结构件与钢结构围壁的连接处安装一个弹性基座,通过螺杆进行缓冲,能够减少金属间摩擦产生的噪声。再比如,为了减少乘客之间的干扰,我们也会在舱壁上敷设隔音材料。”
对于船舶来说,最大的噪声来自机舱。为此,舾装团队和内装团队对存在震动情况的机械设备全部进行了减震处理,包括贴附阻尼材料、减小管道通风面积等等。“船上还有沙滩俱乐部,舞池下方分9层敷设了7厘米厚的浮动地板和阻尼材料,我们可不希望楼上乘客跳舞的时候,楼下的乘客上来投诉。”吴晓源说。
提升乘客舒适度是第二步。对拥有2000多个房间的“爱达·魔都号”来说,控制空调送风是一个大难题。“首先需要解决管线的布局和安装。”外高桥造船总装二部副部长薛亚宾说。由于传输距离过远、使用房间过多,会出现管线末端的房间温控能力不足、风量循环不够的问题。为此,调试团队对全船近6000个风量平衡阀和1000多个水量平衡阀进行联调,保障每个房间的空调效果和舒适度一致。
残疾人设施配套,餐饮配送线路安排,急救医疗服务保障……在“爱达·魔都号”上,人性化的服务随处可见,如果不看向窗外,这里或许和豪华酒店别无二致。
丰富乘客体验感则是最后一环。如果只是吃、住、看海,或许有人愿意去体验一次,却不会再去第二次。对于大型邮轮来说,引来乘客、留住乘客,才算走通市场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