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回升向好(人民观察)(2)
经济运行质效提升。促进经济健康稳定运行是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10月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在持续增多,企稳回升势头明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3.2%,其中发达经济体预计将增长1.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预计将增长4.2%。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将居于前列。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经济体来说十分不易。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0%,增速比全部投资高出6.6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3.8%、26.0%、25.4%;全国新办涉税经营主体达1257.8万户,同比增长4%,反映出我国经营主体活力和发展信心持续提升。10月份,工业生产增势稳定,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居民就业和收入状况也不断改善。1—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1元,同比名义增长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9%。
重点领域风险逐步化解。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是经济健康稳定运行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表现。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系统谋划、持续发力,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得到有效支持,房地产市场向着止跌回稳方向迈进;地方债务风险整体缓释,化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得到有效处置化解,金融安全网进一步织密筑牢。总的来看,我国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同时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为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平稳运行、稳中有进提供了坚实支撑。
社会预期逐步改善。实施有效的预期管理,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政府部门通过信息沟通和舆论引导等手段,向市场传递指向明确、逻辑一致的信息,能够引导社会公众和微观主体更好理解政策意图与经济发展目标,对经济形势、政策走向、未来发展等形成合理预期,更好参与经济运行。今年以来,我国加强预期引导、做好预期管理,取得明显成效。从短期看,在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推动下,9月份多项经济指标边际改善,10月份主要经济指标进一步好转,社会预期持续改善。从中长期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到2029年“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等中长期发展目标,为我国经济光明前景擘画了宏伟蓝图,有利于增强公众信心、改善长期预期。
宏观调控有能力有空间推动经济进一步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