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阳市代市长何礼:26条“干货”政策力促民

光山新闻网 admin 2019-02-02 22:28:00
浏览

   德阳12月26日 (刘婷)“德阳的民营企业现在面临着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这‘三座大山’。”中共德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何礼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毫不避讳地说,近年来德阳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确实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瓶颈。

  何礼说,经过深入调研,德阳制定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26条政策措施,将通过实施融资解困行动、欠款清收行动、遗留问题攻坚行动、要素保障创新行动、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等“五大行动”,着力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德阳企业的工人师傅们正在加紧赶货品。 王爵 摄

  据悉,从1953年起,国家展开以内地大中小城市工业化布局为重点,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建设,为地处西部内陆的德阳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的发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德阳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而这些企业大部分为民营。在这些成长型企业中,大部分为三大重型机械厂进行配套生产,其在设备上、技术上、管理上和资金积累上,具有比较优势,通过这些民营中小企业的不断努力,到2000年左右,机械制造产业链已然在德阳形成,由此构成了德阳厚重坚实的“经济底盘”。

  据何礼介绍,德阳拥有中国二重、东方机、东方汽轮机等重大装备制造龙头型企业,除了重工业是德阳的一大“名片”,德阳还被誉为四川民营经济“发源地”,虽然此说尚需进一步考证,但毋庸置疑的是,德阳的民营经济起步早、发展快,“当年广汉一带由乡镇企业演变而来的民营经济就比较早,很发达。”

  何礼对记者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德阳民营经济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2017年实现增加值1094.6亿元,突破千亿大关。”德阳民营经济对社会的贡献呈现出“五六六七八九”特征,即贡献了55.8%的GDP、65.1%的税收,拥有63%的发明专利,提供了79.4%的就业岗位,全市企业中民营企业占87.4%,规上企业占95%。民营兴则德阳兴,民企强则德阳强,过去民营经济对德阳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现在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将来民营经济仍然是推进德阳发展改革的主力军。

  何礼说,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后,德阳迅速成立4支调研小分队,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主要领导立即带队深入民营企业调研,邀请部分民营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座谈,广泛听取企业家和行业商协会代表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德阳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春风行动”方案》,并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形成了7个方面26条实实在在、真金白银的“干货”政策。

工人师傅们正紧锣密鼓的生产操作。 王爵 摄

  何礼告诉记者,这一系列安排部署,就是要以实际行动落实四川省委提出的“头号工程”,推动落实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营造全社会重视民营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坚定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信心决心,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的动力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再创辉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