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安澜浇良田兴故里金华白沙溪三十六堰超过千年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1-02-14 09:22:01
浏览

踏着石板砖沿溪而行,溪水清澈,反照如镜。水流湍急处,浪花跳跃。一行白鹭擦过水面,几只野鸭不时钻进水底。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有一个白沙溪三十六堰古堰坝群,历经1900多年年华的淘洗,如今仍有21座古堰继承发挥引水浇灌浸染,浇灌周边农田27.8万亩。

2020年12月8日,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一届执行理事会上,发布了2020年世界浇灌工程遗产名录。白沙溪三十六堰等4项中国申报的水利工程全部入选。至此,我国的世界浇灌工程遗产已有23项。

白沙溪三十六堰这一水利古迹、“在世”的汗青文化遗产,也越来越为人所知。

遗存富厚

深厚秘闻 申遗亮点

“三十六堰申遗乐成,我真是说不出的兴奋。”讲到申遗前后的经验,年过九旬的婺城区退休干部张柏齐脸色仍然感动。

张柏齐退休前恒久在金华从事“三农”事情。2009年春,他与几位老同志一起到婺城区琅峰山景区旅行旅游。实地游览了几座古堰,又听了内地群众先容,一行人深感震撼。有富厚“三农”履历的张柏齐意识到,白沙古堰群具有极高的科学技能代价和汗青文化代价,是金华先民伶俐的结晶,必需开展急救掩护和公道开拓操作。

很快,10名老同志创立了调研组,走村进户寻访奇迹。他们有的认真照相,有的认真撰写,从近况到汗青,从风气到风俗,观测越来越详尽。

在一次次与白沙溪古堰群的相遇中,各人发明,这里不只有三十六堰,尚有铁店窑遗址、古方洞山塔以及白沙殿昭利庙为中心的古庙群,有赤军革命斗争的遗迹和故事,也有卢文台为民造福的民间传说。

拍图片、查古碑、征古帖、阅宗谱,寻找有关遗址遗物、查察文物汗青近况,调研组继承掘客整理白沙古堰群的资料。2013年,由张柏齐和崔士文执笔的《白沙古堰的汗青与传说》一书出书,书中记录了白沙溪三十六堰的高度、长度等数据,以及兴建时间、汗青演变、制作工艺等。

曾在婺城区人大任职的杜顺华,持续6年,连系多位人大代表提交有关增强白沙溪流域汗青文化研究、重建规复白龙桥廊桥等议案。2010年他退休后,继承对白沙溪流域汗青文化举办研究。多年来,他撰写的手稿资料上百万字,汇编成《传说白沙》《古韵白沙》等,为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遗积聚了文献资料。

这些气力的参加和敦促,让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遗迈出坚硬的步骤,从空想酿成现实。

连年来,婺城区不绝加大对白沙古堰群以及白沙文化的摸索挖掘,并于2019年7月开始申报世界浇灌工程遗产,2020年正式提交申报文本。颠末一年多尽力,白沙溪三十六堰终于成为世界浇灌工程遗产。它是浙江省第六个、金华市首个世界浇灌工程遗产。

“白沙溪三十六堰厚重的人文汗青秘闻,成为申遗的一大亮点。”参加申遗申报事情的婺城区水务局规建科科长江好学说,统计显示,白沙溪流域沿线有22处汗青文物点,个中国度级1处、省级5处。如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三年的古方洞山塔,是金华城区独一一座残存的古塔。

同时,内地1900多年的农业开拓进程中,灌区局限逐渐扩大,人口和经济局限显著增长,生态情况却并未变差,至今仍然保持着富裕的成长活力和精采的成长势头。从生态情况掩护角度看,浇灌工程促进了浙中生态廊道建树,补齐生态情况短板,也具有先进的科技代价、悠久的汗青代价、庞大的经济效益和富厚的文化代价。

水利古迹

世界宝贝 长期弥新

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辅国上将军卢文台隐退,带领部将36人来到辅苍(今金华市婺城区沙畈乡停久村),相识到此地泥土肥沃但旱涝频发,遂勘测地形,在内地修筑白沙堰,引水浇灌。以后,拉开了白沙溪三十六堰建树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