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开创新时期节水新局面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我国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提出,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号召,再到“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的“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单位GDP用水量下降16%左右”的目标要求。国家从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擘画治水工作,为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指明了新方向。
水资源集约利用“十三五”以来取得显著成就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高效农业节水工程。水利部供图
水利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三项主要节水指标均提前完成:全国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5年0.536提升至0.559。
“‘十三五’时期,我国用水总量基本平稳,用水效率总体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许文海表示,我国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严格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节水基础设施和监管能力持续提升,节水政策、技术、制度、机制创新持续加强,全社会节水意识持续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020年国家节水行动大力推进,全国年用水总量总体维持在6100亿立方米左右,北方部分省份用水量实现零增长,南方丰水省份用水量进入微增长阶段;
2020年完成了第三批350个县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建成1790家节水机关、298所节水型高校;
2019年全国用水总量与2018年相比,工业用水量减少44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减少10.8亿立方米,人工生态环境补水增加48.7亿立方米,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下降1立方米;
2018年较2002年我国GDP年增长3倍,粮食增产36%,用水总量仅增加9%.....
一组组数据背后,是推动用水方式进一步向节约集约转变,保障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用水安全的生动体现。
“据测算,到2025年全国总节水潜力为298亿立方米,2035年全国总节水潜力为614亿立方米。”许文海谈到,“十四五”期间,全国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要下降16%,水利部门将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加强节水的监督考核,通过节约用水扩大发展空间,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保障水安全 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破解水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是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现代农业微喷节水灌溉技术。水利部供图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近年来,我国通过推进节水工作,在用水总量微增长的情况下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与我国水安全形势需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比,当前节水工作不均衡、不充分、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与水资源专家王浩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谈到,高耗水工业的节水是工业节水的重点,继续建立刚性约束制度,实施产业绿色升级,规范技术、设备、产品的节水效果核定与评价,推进节水技术研发与应用,是提升高耗水工业用水效率的主要路径。另一方面,针对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问题,亟需加大非常规水源的利用,特别是污水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节约新水资源,还能大幅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降低水环境污染,这是个多赢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