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3-22 16:41:01
浏览

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

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珍惜地下水 珍视隐藏的资源”,今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系统解决我国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年来,经过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等多项举措的实施,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持续多年下降的态势得到控制,我国河湖面貌有了跨越式的进步。

截至2021年12月底,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2018年同期总体回升1.89米;深层承压水水位平均上升4.65米。河湖生态状况持续改善,2021年京津冀22条(个)河湖累计实施河湖生态补水85亿立方米,永定河、潮白河、滹沱河、大清河、南运河等多条河流全线贯通,形成最大有水河长2355公里,最大水面面积750平方公里,水生生物和岸坡植被恢复良好,水质较补水前明显好转。

加大超采治理力度 让“无形”之水不再被“无视”

地下水,这种“无形”的资源,因常年埋藏在地下,无法直观其储量,往往容易造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误解,进而忽视其重要性以及受破坏的程度。根据2016年的评价成果,我国有21个省区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采问题,其中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最为严重,形成了地下水“漏斗区”。

海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系,由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等五条支流汇流而成,滋养着华北平原万千儿女。海河流域面积广阔,但水量相对并不丰沛。长江流域年平均径流量高达9600亿立方米,而海河流域年平均径流量仅200多亿立方米。加之,大量开采地下水带来的地下水水位下降、水源枯竭,以及由此引发的地面沉降、河湖萎缩等问题接踵而至。最终,在华北平原地下,形成了巨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遏制超采迫在眉睫。

近年来,国家积极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2019年,经国务院同意,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并启动实施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以京津冀地区为治理重点,通过节水、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压减地下水超采量,多渠道增加水源补给,实施河湖地下水回补,提高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系统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以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切实解决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

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易水河补水。受访者供图

既要“节流”,也要“开源”。除了加强治理以外,水利部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万家寨引黄工程、引滦工程、当地水库等水资源调配工程和再生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源,统筹各方来水,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加大生态补水力度。

近3年来,华北地区地下水亏空得到有效回补。截至到今年1月份,已累计向京津冀河湖生态补水175亿立方米,入渗回补地下水超过80亿立方米,有效回补了华北地区地下水。

2021年12月1日,我国第一部地下水管理的专门行政法规《地下水管理条例》颁布施行。《地下水管理条例》聚焦地下水超采、污染突出问题,强化地下水节约保护、超采治理和污染防治,从六个方面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质量保障有了法治“护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