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5月15日,“祝融号”火星体验馆在湖南衡阳南岳区开馆,体验馆展出了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模型,通过“祝融号”发展历程科普、沉浸式火星场景体验、宇航服穿戴体验等形式,向游客普及“祝融号”相关知识。图为“祝融号”火星体验馆外的红色“火星球”吸引游客拍照打卡。
罗茂盟摄(人民图片)
5月18日,湖南衡阳南岳完小的同学们在“祝融号”火星体验馆,参观体验太空服的穿戴。
曹正平摄(人民图片)
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贺电。
5月19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过程两器分离和着陆后火星车拍摄的影像。图像中,着陆平台驶离坡道以及祝融号火星车太阳翼、天线等机构展开正常到位。
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天问一号登陆火星之时,互联网上一片沸腾,写满对中国航天人的致敬,洋溢着中华儿女的自豪。网友“牛哥”留言感叹道:“悠悠岁月,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国之骄傲。”
“火星你好,中国来了”
5月15日,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在火星表面。对于这一激动人心的过程,各媒体高度关注,纷纷在第一时间推出报道。
微信公众号“中国航天报”,用视频和文字的形式,进行了这样描述: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4时许,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历经约3小时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约9分钟的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成功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环绕器进行升轨,返回停泊轨道,为着陆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微信公众号“人民网”发布题为“火星你好,中国来了!”的报道,并配以模拟动画;微信公众号“新华社”发布题为“刚刚,成功着陆”的海报;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发布题为“落火成功!”的新闻,并配以一张地球到火星的飞船票样海报……成功着陆的消息,立刻霸屏微博热搜榜,从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到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再到动画模拟天问一号着陆过程,网友们关心着天问一号着陆火星的方方面面。
“火星你好,中国来了!”“为祖国航天人点赞”……网友们的留言中,体现出抑制不住的喜悦心情。网友“杰克”留言说:“祝愿中国航天事业越来越强大,祝愿祖国越来越强盛!”网友“不忘初心”留言说:“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我们为此骄傲!”
“天问一号本领强”
着陆火星面临巨大风险考验,多家媒体从各个方面对天问一号的本领进行了揭秘。网友们纷纷感叹:“天问一号本领强!”
在茫茫太空中,如何不迷路?
央视新闻客户端的报道介绍说,这要归功于两台全新研制的设备,它们会在不同阶段帮助天问一号确定位置与速度。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究员郑循江介绍说,“一台是光学导航敏感器,一台是红外导航敏感器。光学导航敏感器是用于巡航段,是远距离对火星成像。红外导航敏感器用于环绕段,也就是天问一号成为火星卫星的时候,用它来进行测量(天问一号)探测器的轨道位置和速度。”
面对艰巨的挑战,天问一号是如何漂亮利索地完成整个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