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交通运输业呈现先降后升走势主要指标持续恢复
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乔雪峰)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统计公报》显示, 2020年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4752亿元,比上年增长7.1%。完成营业性客运量96.65亿人,比上年下降45.1%,完成旅客周转量19251.43亿人公里,下降45.5%;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64.40亿吨,下降0.5%,完成货物周转量196760.92亿吨公里,下降1.0%。
对此,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该负责人表示,2020年是交通运输行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年交通运输主要指标稳定恢复,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完善,运输装备不断升级,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基本完成交通运输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此外,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并实现平稳运行,开工建设川藏铁路等重大标志性工程,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了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运输业主要指标持续恢复
全年呈现先降后升的“V”型走势
疫情发生以来,交通运输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上述负责人表示,随着行业复工复产各项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主要指标在年初大幅下降后持续恢复,全年呈现先降后升的“V”型走势。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率先恢复。自2020年5月起,投资累计增速由负转正,基本补齐疫情造成的缺口。全年完成投资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1%,增速为近三年最高水平。其中,公路水路完成投资2.6万亿元,增长10.4%。高速公路投资带动作用明显,完成投资1.3万亿元,增长17.2%,拉动整个交通投资增长6.1个百分点。
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5.50亿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外贸完成44.96亿吨,增长4.0%。分货类看,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25.56亿吨,下降2.7%;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13.10亿吨,增长7.9%;金属矿石吞吐量23.41亿吨,增长5.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4亿标箱,增长1.2%。
货运规模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全年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64.40亿吨,恢复至上年的99.5%。其中,铁路货物总发送量比上年增长3.2%,公路、水路、民航货运量分别恢复至上年的99.7%、96.7%和89.8%。快递实现逆势增长,完成快递业务量833.6亿件,比上年增长31.2%,快递业务收入8795.4亿元,增长17.3%。
客运规模稳步恢复。全年完成营业性客运量96.65亿人,恢复至上年的54.9%,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客运量分别恢复至上年的60.2%、53.0%、54.8%和63.3%。完成城市客运量871.92亿人,恢复至上年的68.2%,其中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巡游出租汽车和轮渡客运量分别恢复至上年的63.9%、73.7%、72.8%和52.9%。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完善
农村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
高效率交通基础设施比重不断提高。截至2020年末,全国高铁营业里程3.8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0.3万公里,占铁路营业里程比重为26.0%,提高0.8个百分点。高速公路里程16.10万公里,增加1.14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比重为3.1%,提高0.1个百分点。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增加72个。定期航班通航机场、定期航班通航城市分别提高至240个和237个。
普通干线网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0年末,全国铁路复线率、电气化率分别为59.5%和72.8%,比上年末分别提高0.5个和0.9个百分点。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增加3.04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比重为13.5%,提高0.1个百分点。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增加565公里,占航道总里程比重为11.3%,提高0.4个百分点。
农村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四好农村路”建设深入推进,截至2020年末,农村公路里程438.23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8.19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比重为84.3%,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县、乡、村道分别增加8.11万公里、4.04万公里和6.04万公里。
交通运输装备持续升级
更趋绿色化、更趋专业化、更趋大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