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智能制造新机遇(2)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顾佩华在人工智能+教育论坛的分论坛上谈道:“中国是制造大国,并一定要成为制造强国。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优质人才。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体现了高度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依靠多学科和领域的发展,未来一定会改变制造业。”在智能制造工程教育模式探索方面,他建议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能适应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的人才,以满足智能制造领域的需求。
天津大学副校长王树新认为,人工智能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应充分认识并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机遇,立足已有积累和优势,肩负起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希望能够为加快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思路,为实现天津市“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贡献力量。
据了解,天津市已有6所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11所本科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领域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本科专业。近年来新设置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有效支撑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让制造业拥有新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在此次世界智能大会的主题论坛中谈到,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今后15年是智能制造这个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业必须抓住这个机遇,集中优势力量打一场战略决战,实现重点突破、重点跨越,推动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进入世界产业链的中高端。
天津,近代以来一直是我国北方工业和制造业重镇,智能制造也是天津的机遇。“十四五”时期,天津市将把发展制造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到重要位置,全面增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竞争力。
伴随着2017年首届智能大会的召开,天津市、区两级陆续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推动智能经济发展建设智能社会的实施意见》《天津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200余项智能科技产业扶持政策,支持方向覆盖了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智能基础设施等细分产业领域,以及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农业、智能医疗与健康、智慧城市等重点应用领域。
同时,天津还设立千亿级智能科技产业基金和百亿级智能制造专项资金,累计支持五批项目1726个,安排资金52.1亿元,形成1:20的放大带动效应,建成丹佛斯、海尔5G工厂、长荣科技等102个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目前,天津上云工业企业已超过6000家。
通过对2020年获得天津市智能制造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472家企业问卷分析发现,天津企业对智能制造重视程度普遍提高,45%以上的企业进行了智能制造的全局规划和生产规划,10%以上企业开展了设计、物流、服务等专项规划,超过65%的企业已完成或正在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智能制造咨询诊断工作;44%的企业具备完整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系统,33%的企业拥有自动化生产线,40%以上的企业安装了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化核心装备,超半数企业使用ERP、OA和CAD软件。
截至2020年年底,天津全市智能科技重点企业数量达603家,是2017年的1.5倍,年均增长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