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零售精准服务消费者(数字改变生活②)(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6-07 06:39:07
浏览

这种场景正出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零售场所。在计算机视觉、大数据分析、机器人、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许多传统的百货大楼和连锁超市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让消费者从进场到离场,都能享受全方位的智能服务。

智慧零售对技术提出了不少考验。白峰介绍说,一是互联网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需要5G的大规模普及、物联网的大范围连接;二是大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算法的优化。实现人与货的高度匹配,仅靠数据采集远远不够,还需要算力增强和算法优化;三是硬件设备以及软件体系的普及。智慧零售的落地,需要线下零售实体在软硬件进行迭代变革。

如今的智慧零售,早不止停留在掌握“来了多少人”“卖了多少货”那么简单。无论线上线下,智慧零售都呈现出更高度的智能化局面。在线下“人、场、货、车”等实体零售场景里,都呈现出更精准的决策判断和更极致的运营效率。

“传统仓库作业,每单仓配时效为3小时左右。我们目前实现平均每单仓配时效仅为3—5分钟,峰值拣选商品可达到2000件/小时,单件商品分拣成本下降50%,实现库存结构优化,加快库存周转,降低滞库率。”苏宁易购IT总部执行总裁荆伟说,通过持续的科技转型和投入,整个集团在商品供应链的数字化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尽最大努力按照消费者需求完成智能化的选品、智能化商品库存管理。

“在智慧零售时代,实体店经营者将告别凭感觉、凭经验的传统运营状态。”林元庆表示,现在针对顾客消费行为的智能识别技术,已经能够克服数据精度不高、无效或者反复计数的误差,不会再将店员和顾客混淆,能够更精准描绘零售客流的情况。除了零售中的“人”,所有区域、货架的空间位置以及识别陈列商品已经可以被数字化。例如,通过室内3D实景地图机器人,以厘米级定位场内每个区域、店铺、柜台甚至是商品的三维坐标,使空间中的全要素得以精准地坐标映射。货架上的每一款商品的拿起、拿走都能被识别、记录……

目前,一些大型超市货架上安装了京东方的电子价签。白峰说,消费者只需要用手机扫描价签上的二维码,就能获得更多商品信息,甚至转入网上商城。电子价签能够实现动态更新,同步更新后台信息,提高了货架补货与在线订单店内提货的效率。

专家表示,无论是人、货、场,每一个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零售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要素的信息经过互相关联、整合,释放出巨大的数据价值,帮助经营者挖掘消费规律,用需求引导生产,倒逼供应链和制造环节的灵活调整。

智慧零售前景如何

技术和业务配合协同,推动数字化转型落地

近年来,智慧零售逐步兴起,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但也经历着优胜劣汰的过程。

一项调研显示,制约智慧零售行业整体发展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技术、人员和资金三方面。从技术层面看,市场上约有70%以上传统零售企业由于自身技术不完善,无法支撑高度数字化的智能运营业务体系,从而导致转型升级遇到瓶颈;从人员层面看,市场上缺乏智慧零售专业的人才,零售一线作业人员观念较为传统,智慧零售意识较为薄弱,相关数字化环节落地缓慢;另外,不少传统企业仍认为数字化转型投入成本偏高,不愿意投入更多资金。数据显示,近五成商家关于智慧零售的年投入预算在10万元以下。

但智慧零售给予人们的想象空间巨大。一个传统地图设备扫描一个1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需要30天以上的时间,但爱笔智能公司研发的全景地图机器人却只需要1—2天就能完成。通过技术的升级,加上更精确的算法、更巨大的算力和更丰富的数据,智慧零售能够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